白茶,顾名思义,色白,这取决于白茶表面满披毛茸茸的白毫和冲泡时汤水色淡两种固有属性,白茶茶青采自“毫显芽壮”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芽叶,其制作采用传承了三千多年的“自然萎调、不揉不炒”传统工艺,而这两样“法宝”都源自太姥山。太姥山终年云蒸雾绕,光照短、气压低,是茶叶生长的洞天福地。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相呼应,尧时的太姥娘娘也在太姥山中发现了茶,并将茶的芽芯晒干用于救治麻疹,这便是白茶的最初雏形。其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白茶是六大类茶中最先被制成的茶,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品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永嘉县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这白茶山指的就是太姥山。到了明朝,太姥山古白茶开始走出山门,并很快在名茶丛中占据一席之地。田艺衡喝到此茶后,忍不住在《煮泉小品》中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尤为可爱。”人们还给她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这就是明《广舆记》所说的“绿雪芽”。
明末清初,太姥山茶声名更盛,此时的太姥山古白茶被奉为奇珍,难怪汪懋麟在诗中感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
阳春三月,漫步山野,举目望去,满山满谷都是茶树铺就的绿。身着畲族服饰的采茶姑娘穿梭其间,纤手飞舞,天人一色,是人与大自然协调的奏鸣曲。白茶以素雅见长,白茶中的白毫银针芽针肥壮、满披白毫、熠熠闪光,有着银装素裹的美誉;白牡丹叶色面绿背白,有“青天白地”之称。雨点敲窗的夜晚,偶尔入座茶楼,听一曲行云流水的古筝曲,静静地感受茶艺小姐徐缓有致的表演,无疑是一场全方位的感官享受。看着清甜甘洌的泉水,缓缓倾注透明的玻璃杯中,根根茶芽在渐成杏黄的清澈茶汤中翩跹起舞,或亭亭玉立,或雀跃飘逸,身心也飘飘然若仙了。初品白茶,你也许会感觉滋味淡薄,没有绿茶的鲜醇、没有红茶的香甜,没有乌龙茶的醇厚,没有普洱茶的陈醇,也没有茉莉花茶的鲜灵。但只要静下心来,一小口小一口地细细品啜,你就会被白茶清醇淡雅的汤色、清幽高远的香气,清甜甘爽的滋味所迷醉,那不可言喻的静逸与清新,那种浸润着淡淡清香的韵味,会渗透到你的骨子里。
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字正是白茶味淡却情深意浓的真人君子的高雅风度的写照。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