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分类 > 茶道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肉骨配的不仅是茶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在新加坡和马来半岛游走的时候,我经常去路边的摊点要一份肉骨茶,以体味当地的风情。肉骨茶,并不是将肉骨和茶煮在一起,而是边吃肉骨汤边喝茶。与肉骨汤搭配的茶,是有一定讲究的:首先,主要是福建产的乌龙茶,有水仙、铁观音等品种;其二,茶具须是一套精巧的陶瓷茶壶和小盅;其三;要有“功夫”。每桌旁边有一壶烧开的水,头遍冲水要倒掉,第二遍才喝,且斟茶时要不起泡沫。这种福建话里叫做Bak-Kut-The的肉骨茶,已经成为当地的代表美食,但追根溯源,其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辛酸的南洋劳工史。

在清末,那些从福建去往南洋的先辈们,是肉骨茶的创始者。那时,马来半岛为英国殖民地,不少被卖到南洋当苦力的华人因为知识水平不高,只能以劳力换取薪酬,比如当车夫、在码头做苦力或采挖钖米。为了长时间维持体力和适应热带地区的气候而需要进补,但他们并不舍得购买昂贵的中药食材,当时的中医师便把闽南及潮汕一带的饮茶加以改良,并且使用当地出产的胡椒,加上当归、川芎、肉桂、甘草等材料配置成肉骨茶包让劳工食用,以增加体力。在那个时候,肉骨茶属于穷人家的食物。由于用药材和猪肉煲煮的汤底除了非常美味可口之外,且营养丰富和抗风湿,并且提供了苦力们所需的能量,所以从此广传开来,后来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良,便成了新马华人们的特色佳肴。只是这佳肴,依旧是下层人士生活的脚注。

在新加坡的老字号商铺“白新春”茶庄里,我看到了当年到南洋来打拼的先辈们的成果。白新春,在当地华人社区里很有知名度。它最核心的产品就是“不知香”和“肉骨茶包”,这种肉骨茶包,自开店以来一直未变,所以老主顾们到了店里,只要随手拿上就可。这家的祖母就是将肉骨茶带入新加坡的第一人。祖母当年挑着担子,将福建家乡的茶带到了新加坡,用卖茶所得的钱在此地生存了下来,也开起了茶店,并延续至今。

我们坐在店门口的小茶桌旁,喝着茶。店里几位阿姨,娴熟地用旧式包装纸包装着茶包,偶尔有几位常客,进来提几包就走。茶桌旁,摆放着这个家族的珍贵照片。照片中,有一张是祖母和一家人的当年合影,黑白的老式照片,用镜框镶嵌着。那是一段远去的旧时光,里面蕴含着女性独立、异地求生的故事。我突然想到,为何肉骨一定要配福建茶呢?这大概是一种乡愁的寄托。在艰难的岁月里,喝一盏家乡的茶,吃点肉骨继续去干活,期望多挣点钱可以回家。这种寄托,给予他们心灵的力量。虽然他们最后还是客死他乡,但终究在这里扎了根,开辟了第二家园。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