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分类 > 茶道茶文化 > 茶道 >

茶中真味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望着眼前这条林荫掩映下的小小石径,一股闲适安宁的感觉油然而生,就连夏日午后的燥热也消退了不少。透过树叶,稀疏的光斑落在两扇素色的木门上。门内,便是我们今日将要造访的对象——潘惊石以及他的一方小天地。

/uploads/allimg/151101/0S0133436-0.jpg

结庐在人境

“真是一个难得的所在!”当我随着潘惊石踏入这个小院时,眼前所见不禁让我发出这样一声赞叹。

这 是一所深得天然雅趣的宅子:右边,是几丛修竹遮蔽下的石板小路,小路向前,忽地一个拐弯,将路的尽头藏在了屋后;左边,是一个木制小屋,小屋此时四面敞 开,隐隐现出一书案;中间,是一栋颇具中式风格的砖石房,透过对开的木门,依稀可见厅堂里挂着的书画。如果沿着左边木屋旁的涓涓细流向深处走去,沿途可见 各色花草绿植星散于细流两侧,一棵棵老树的枝桠肆意伸展,尽头则是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边卧着一棵枝桠横生的老梅树,一截枯木则静静地卧在水流之中。“泉 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大约是主人也很爱这样的美景,于是挨着墙沿放了几张竹制的小椅子。许是常有人光顾,竹椅的颜色已然转深,泛着温润的光 泽。

走马观花将宅子游了一遍后,与潘惊石对坐于茶室。他的脸上始终有着安静温和的笑容,短袖衬衣自领口向下解开了二粒纽扣,透着随性与洒 脱。刹那间,我明白了,这宅子一花一草、一砖一木想来都是由他悉心打造,那踏入院中便能体会到的安静和随性以及那远离城市喧嚣的感觉,也许都是他内心的观 照。忽尔,就想起陶渊明的那句“心远地自偏”。

茶中有真意

尽管带我来拜访前,友人早已说过潘惊石是一个十分爱茶之人。但真到了他的家中,坐下喝茶时,仍是让我吃了一惊。各种类别、各种年份的茶,都被他不时拿出来,放到你面前。我不禁怀疑,他是否有一个哆啦A梦的百宝袋,总也无法掏空。

“我 喝茶的时间也挺长的了,(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喝茶了,如今大概也有二十多年。”潘惊石说,他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喝岩茶,一开始喜欢喝水仙尤其是老丛水 仙,后来也对肉桂慢慢有了兴趣,如今已然涉猎了大多数茶类,不过他在家中最常喝的还是岩茶、普洱和白茶。边说着,他边拿起了那已经养得温润可人的朱泥壶, 将茶汤倒入茶海中,壶嘴有时还会刻意对着茶滤沿上那只小蛙冲淋。

/uploads/allimg/151101/0S013G01-1.jpg

虽然潘惊石不曾像老茶客那般从专业角度来分辨、评论一款茶的好坏,但他有着 自己的一套品评标准和对茶的认知。在潘惊石看来:“中国人素来推崇自然之美,对艺术如此,对茶亦如此。虽然是经由人手创造,但却都追求一种宛如天成的 ‘美’。所以,我喝茶时喜欢细细品味,感受茶师悉心保存并集中在茶叶里的那份天然纯真的气息。”

也许,对于崇尚“天真”趣味的潘惊石来说,“喝茶”正是他感受自然的一种独特方式。

人物名片

潘 惊石,字林平,福州罗源人,出生于1963年,师从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建熙先生。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擅长传统印钮,精俏色石雕,尤喜两栖爬虫类,以“随 色赋形”而著称。他的代表作有《石破天惊》、《与蛇共舞》、《王者风范》、《天风海涛》等。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 术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复得返自然

说 话间,潘惊石举起茶海,将均分后剩下的茶汤,浇到了石磨茶盘中放着的两个印纽上。“这两个小东西,可有福气了,我喝的茶,都会分给它们一份。你看,我把它 们喂得多漂亮!”见我注意到这个动作,潘惊石笑着解释了一句,那语气里透出的自豪和骄傲,仿佛这两枚印纽真是他豢养的小活物,并看着它们不断成长。

有 人说,艺术家只有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不断取得成就。我想,或许潘惊石就是他们所说的那种人。朋友告诉我,潘惊石特别喜爱小动物、小虫子。在家里,他养 了许许多多的虫、蛙、蛇……他每天亲自照顾喂养这些小东西,并认真观察它们的形态和性情。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刻刀下才能诞生出那些栩栩如生的小生灵。

“这些小东西是我童年里对大自然的记忆,而大自然是最美的。”潘惊石感叹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伟大的艺术家,它随手便能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而艺术家们只能不断地向它学习,向它贴近,却无法超越它。

这一刻,我真切感受到,眼前的这位,的的确确是一个赤诚之人。他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所以他在居处营造出自然野趣、饮茶时喜爱茶汤里的“天真”滋味、创作上追求生命的灵性……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