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分类 > 茶具 > 柴烧 >

陈威恩“新柴烧”陶艺作品赏析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新法减碳“新彩烧”

柴烧木柄瓜楞壶

 

新法减碳“新彩烧”——陈威恩“新彩烧”陶艺作品赏析

 

   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尽管人们无时无刻都在用科技改造着自然,但是在内心的深处总是常常流露出回归自然的愿望。柴、火与土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事物,甚至先于人类而存在,蕴藏着大自然最原始的精魂。柴烧陶则是柴、火、土精魂的整合与再现,通过富于变化的色泽与机理来铭记炽焰在陶土身上舔舐的痕迹,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原初记忆。

柴烧是一种突破传统陶瓷审美观念的窑烧技法,是在具备完整结构的窑炉中,以薪柴为燃料,坯体为高温素烧而成且已达瓷化,其烧成效果着重于自然天成,近十多年来深为台湾陶艺界的艺师们所钟爱。借着一次到海峡对岸考察的机会,我有幸在台南结识了柴烧陶艺家陈威恩老师,在他那流溢着浓郁艺术氛围的工作室里领略了柴烧陶粗犷而朴直的魅力,让我爱不释手,更让我沉醉其中。

陈老师创作的作品便是师从于日本柴烧重镇——备前的柴烧工艺,它是以火、土、人为主要构成要件。“备前烧”是将“火”视为试炼,担负着将土烧结成陶并为其穿上多变迷人彩衣的重要元素;“土”不仅是创作的原料,更是表现出朴直的肌理与质感,是陶器重要特质之一;而“人”则是将“火”与“土”结合的重要核心,以“土”为画布、“火”为彩笔颜料,将两者巧妙运用,才能将柴烧陶的创作毫无保留地尽情发挥出来,使其成为一件朴直、原始粗犷、多变且独一无二的柴烧陶作品。因此,陈老师的作品除了沿袭备前烧的中心精神以外,还秉持了自然朴实及无为的创作理念。然而,更重要的是,陈老师从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研创了以瓦斯取代木柴作燃料的“新彩烧”工艺。“过去每烧一窑就要耗费约30~40吨的木柴,而且非常耗时耗力,一次烧窑要持续3~4天都不能停。除了讲究燃烧木柴对作品落灰效果的影响,而且燃料取之不易,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CO2量也相当惊人。”陈老师说,“新彩烧”会让陶品的烧结过程更易控制,在减少空气污染和保持柴烧陶质感的同时,烧窑时间也缩短了一半以上,作品色彩也会呈现出更多鲜艳丰富、令人惊喜的色泽。

 

木柄瓜楞壶

因火焰“不拘一格”的烧灼,它周身呈现出类似花岗岩的红褐色纹理。壶的形制为六角瓜楞壶,瓜楞或直或曲,呈灰白色,壶身质地较为粗糙,色泽深浅不一,浓淡交错。壶盖的质地相对平滑些,且颜色也较为均一。而壶嘴则与壶身几近浑然,线条笔直,与壶盖光圆的线条相映成趣。壶钮与壶柄都为天然木质,上有火烧痕迹,壶钮亦接近于六棱,与壶身相呼应;壶柄的线条流畅利落,壶脚有一双线凹槽。总体而言,该壶给人视觉带来一种方圆有度、刚柔并济的和谐美,同时也体现了木、火、土三元素的巧妙融合。

 

柴烧茗碗

   若是无人告知是出于今人之手,初见它的人一定会以为是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就茗碗的造型而言,丝毫没有人为斧凿之气,基本上是土坯的原貌,只是借人力助其成型。从细观碗身火成的烧痕就可窥见柴烧朴拙与粗犷特质的一斑,从凹凸不平的碗口到斑驳的碗腹,有褐红、褐黄、焦灰、灰白等过渡自然的色块,特别是在碗沿上有一处非常鲜明的焦黑色,让人更能体会到火的“肆意妄为”。当然,对茶人而言,该碗颇为适合行“禅茶”,于一捧一饮间体悟“禅味”。

 

柴烧茗杯

这两只茗杯,一为墨色,一为浅橙色,虽因袭了柴烧原始粗犷的风格,但与常见的款型相比,它们明显优雅了许多。墨色的一只,黑白错杂,并有白色的斑点或色块撒布,疏密有致。浅橙色的这只,杯身流布着乳白色的漆状物,就像抹上了一层奶油,又像是杯身颜色在渐褪的过程,具有动感。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