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茶人,要有一颗温柔细微的心,发现自然之美,万物之用。中国人文茶道倡导者王迎新老师如是说。
古人箴言,今人论调,集中在茶席的方寸天地,为“不器”之器在一席间的演绎提供了万千可能。
从一席着眼,发现“不器”之物的大器品格。
席布
文房中那些千百年来默然无声的纸张,悄然记录着书写者的言语和心事。挑出其中最合你心意那张,徐徐在茶桌上铺展,离开笔墨,与茶遇合,纸张晕染出了新的华章。
东方院落里悬挂在花格棱窗前的精雅竹帘、朦胧的纱幔,西方古堡里图案古典华美却又低调的蕾丝,肌肤里留下了阳光的温度,录下了春雨秋风的记忆。如此往复,帘幕寂寥了几季?离开窗的那一刻,也就收起了所有苍凉的心事。
主泡器
一席之上,主泡器是灵魂。壶或盖碗,是万变离不了的宗。
在茶席的冷泡法上,主泡器的选择则有许多可以发挥的空间。敞口、深腹、厚胎的器具都巧妙上手。
不得不提的则是“急须”。“急须”绝对是“不器”之器史上的拓荒性开创。数月的海上航行,灵机一动拿来原本煎药的药罐替代打碎的茶壶。隐元禅师的无心之举,却开创了日本茶道流派的煎茶道。也正应了佛门那句: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壶承
壶承,兼具盛水实用功能的同时,对主泡器起装饰作用。
来到茶桌之前,那块漂流木在数年的航海旅行中,收集了无数的海鱼无尽的心事;那块老青砖,在老宅拆除之后,依然保存老宅里风霜百年的家族旧事;那个在早市上,无意间一撇捡漏的晚清民窑小盏,有着温润的青花发色;那个被重新配置了手工锤银盖的水仙盆,以往的每年冬天祖父都会植上优雅的水仙……
许多承载着故事和记忆的物件,都具备承载茶席主泡器的份量。
匀杯和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古来文人爱茶更嗜酒。翻看历史,中华民族的酒文化也的确比茶文化更悠久。
夜光杯难求,锤纹琉璃杯易得。本为日本酒器的锤纹玻璃杯,离开曾经觥筹交错的酒桌,摇身一变成为光影璀璨的匀杯和茶杯,依然迷惑人心。
所以,收起身边的酒瓶,留下酒器改弦更张,大小合适就是上好的茶器。盛酒酒醇,啜茶茶香。少喝一杯酒,多饮一盏茶。
关于杯托,民国时期的青瓷酱油碟,上世纪80年代出口的景德镇玲珑瓷餐碟,是我对身边一杯一碟的虎视眈眈。
配器
“山野茶会中,提倡大家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石头、朽木、树皮充当花器。我们不一定非得带上昂贵的青瓷瓶、古铜器,可以轻装出发,用发现的眼光寻找一些天然材料,创作插花作品。”在一场山野茶会分享公开课上,王迎新老师这样分享。
何止花器和花材,茶则、茶针、搁置、香插等这些并非配器都是可以随手捡拾。在垦丁海边带回的鹅卵石,细小的罅隙刚好是一支的香位置;在玉门关的汉长城脚下寻觅红柳根,风沙侵蚀过的道劲是生命力的礼赞;“梧桐落叶因枝老,一夜秋风萧凄声”,不忍梧桐再飘零,就来茶桌上做托着茶叶的茶则,或是那德化象牙白瓷的杯托。一叶知秋,茶未尽。
用精雅的器布出精雅的席,只是将现成器物的用途做具备美感的组合,是理所应当。发现“不器”之器的大器潜质,是难能可贵。
俯仰天地,捡拾自然大美之物,不仅是事茶布席时应有的精微之心,更是每一日的平常心。“人文茶道,一种因茶而起的生活美学。”王迎新老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人文茶道的精髓,也让我们懂得茶之于生活的最本真意义。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