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分类 > 茶道茶文化 > 茶艺 >

中华茶艺概念诠释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中华茶艺概念
    "茶艺"一词由台湾茶人发明,"1977年,以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主的一批茶的爱好者,倡议弘扬茶文化,为了恢复弘扬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茶道这个词;但是,有人提出茶道虽然建立于中国,但已被日本专美于前,如果现在援用茶道恐怕引起误会,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湾来;另一个顾虑,是怕茶道这个名词过于严肃,中国人对于道字是特别敬重的,感觉高高在上的,要人民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提出茶艺这个词,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 才定案。茶艺就这么产生了。"[9]台湾茶人当初提出"茶艺"是作为"茶道"的同义词、代名词。
    目前海峡两岸茶文化界对茶艺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理解缘于将"茶艺"理解为"茶之艺",古代如陈师道、张源,当代如范增平、王玲、丁文、陈香白、林治等持广义的理解,主张茶艺包括茶的种植、制造、品饮之艺,有的扩大成与茶文化同义,甚至扩大到整个茶学领域;狭义的理解缘于将"茶艺"理解为"饮茶之艺",古代如皎然、封演、陶谷,当代如蔡荣章、陈文华、丁以寿等持狭义的理解,将茶艺限制在品饮及品饮前的准备--备器、择水、取火、侯汤、习茶的范围内。
    对于"茶艺"为何要取狭义的理解,笔者赞同陈文华先生的意见,"应该让茶艺的内涵明确起来,不再茶叶品牌道、制茶、售茶等概念混同在一起。它不必去承担茶道的哲学重负,更不必扩大到茶学的范围中,去负担种茶、制茶和售茶的重任,而是专心一意地将泡茶技艺发展为一门艺术。"事实上,中国的茶学教育和学科建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全国有十多所高等院校设有茶学本科专业,在茶学方面能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形成了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树生态学、制茶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贸易学、茶叶经营管理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药学、茶业历史等比较成熟、完善的茶学分支学科。上述各茶学分支学科,有完善的体系和科学的概念,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远非"茶艺"所能涵盖。笔者认为,茶艺以及茶道、茶文化应在已有的茶学分支学科之外去另辟新境,开拓新领域,不应与已有的茶学分支学科重复、交叉,更不必去涵盖茶学已有的领域。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中华茶艺不局限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已经远播海外,有在日本的中华茶艺,有在韩国的中华茶艺,有在美国的中华茶艺等;在中国的茶艺也不都是中华茶艺,还可以有日本茶艺、韩国茶艺、英国茶艺等,不能将在中国的外国茶艺视为中华茶艺。
    明代张源《茶录》云:"茶兹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茶、水、器、火是构成茶艺的四项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艺的主体--人茶叶品牌艺活动的场所--境,则构成茶艺的六要素。茶艺是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进行的习茶--选茶、备器、择水、取火、烹治、品饮艺术活动。
    茶艺之艺是指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艺,但不同于茶学中的茶叶审评。茶艺是人文的,茶叶审评是科学的;茶艺是艺术,茶叶审评是技术;艺术是主观的、生动的,技术却是客观的、刻板的。在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而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之中。
    茶艺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与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艺、瓷艺、服装、插花、建筑等相结合构成茶艺文化,茶艺及茶艺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与茶文化、茶道、茶俗
   (一)茶艺与茶文化
    "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因而对茶文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有广义的理解,也有狭义的理解。与茶艺一样,笔者对于茶文化也取狭义的理解,认为茶文化是茶事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不仅如此,笔者还主张,茶文化是茶学的一部分,它与茶科技、茶经贸鼎足而三,共同构成茶学。茶学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茶文化是茶学中的人文科学部分。在茶文化中,饮茶文化是主体,茶艺茶叶品牌道又是饮茶文化的主体。茶艺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小于茶文化。
    笔者反对将茶艺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以致于等同茶文化,并进入到茶科技、茶经贸领域的理解,而是视茶艺及茶艺文化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茶艺与茶道
    目前海峡两岸茶文化界对"茶道"的定义也不统一,笔者认为,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11]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与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笔者反对将茶艺、茶道视为"一体两面"的观点。蔡荣章先生在《现代茶思想集》中说:"我认为茶道、茶艺都可以表示茶艺在文化上的内涵,无需因使用的名称强加解释其差异。但可以因为使用的场合分开使用不同的名称: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12]王玲女士亦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13]蔡荣章、王玲都以为茶艺、茶道的外延一致,两着相互依存。然而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三)茶艺与茶俗
    所谓茶俗,是指一些地区性的用茶风俗,诸如婚丧嫁娶中的用茶风俗、待客用茶风俗、饮茶习俗等,讲茶俗一般指的是饮茶习俗。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饮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不同的民族往往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同一民族却因居住在不同的的省份或地区而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如四川的"盖碗茶",江西修水的"菊花茶"、婺源的"农家茶",浙江杭嘉湖地区和江苏太湖流域的"薰豆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拉祜族的"烤茶"等。茶俗是中华茶文化的构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茶艺着重在茶的品饮艺术,追求品饮情趣。茶俗的侧重在喝茶和食茶,目的是解决生理需要、物质需要。有些茶俗经过加工提炼可以为茶艺,但绝大多数的茶俗只是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一种。虽然也可以表演,但不能算是茶艺。

    茶艺的分类
    目前茶文化界对于茶艺的分类比较混乱,有以人为主体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有以茶为主体分为乌龙茶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花茶茶艺……,还有以地区划分为某地茶艺,甚至还有以个人命名的某氏茶艺(茶道),不一而足。茶艺是饮茶艺术,岂可以人、以地区分类?难道有的茶艺专供表演?有的茶艺只能待客?事实上茶艺是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的茶类、同类的不同种茶可以有相同的饮法,又岂能以茶来命名茶艺?至于某氏茶艺,非茶茶艺更是荒诞不经。
    笔者非常赞同陈文华先生的观点:"如果我们承认茶艺就是茶叶的冲泡技艺和饮茶的艺术的话,那么以冲泡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应该是较为科学的。"[14]笔者也曾指出:"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发、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15]茶艺的分类标准首先应依据习茶法,茶道亦如此。依习茶法,中国古代形成了煎茶道(艺)、点茶道(艺)、泡茶道(艺)。日本在吸收中国茶道的基础上结合民族文化形成了"抹茶道"、"煎茶道"两大类,两类均流传至今,且流派众多。但中国的煎茶道(艺)亡于南宋中期,点茶道(艺)亡于明朝后期,仅有形成于明朝中期的泡茶道(艺)流传至今。从历史上看,中华茶艺则有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三大类。
    茶艺分类标准第二应依据主泡饮茶具来分类。在泡茶茶艺中,又因使用泡茶茶具的不同而分为壶泡法和杯泡法两大类。壶泡法是在茶壶中泡茶,然后分斟到茶杯(盏)中饮用;杯泡法是直接在茶杯(盏)中泡茶并饮用,明代人称之为"撮泡",撮茶入杯而泡。清代以来,从壶泡法茶艺又分化出专属冲泡青茶的工夫茶艺,杯泡法茶艺又可细分为盖杯泡法茶艺和玻璃杯泡法茶艺。工夫茶艺原特指冲泡青茶的茶艺,当代茶人又借鉴工夫茶具和泡法来冲泡非青茶类的茶,故另称之为工夫法茶艺,以与工夫茶艺相区别。这样,泡茶茶艺可分为工夫茶艺、壶泡茶艺、盖杯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五类。若算上少数民族和某些地方的饮茶习俗--民俗茶艺,则当代茶艺可分为工夫茶艺、壶泡茶艺、盖杯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民俗茶艺六类。民俗茶艺的情况特殊,方法不一,多属调饮,实难作为一类,这里姑且将其单列。
    在当代的六类茶艺中,工夫茶艺又可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武夷工夫茶艺是指源于武夷山的青茶小壶单杯泡法茶艺,武夷变式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单杯泡法茶艺,台湾工夫茶艺是指小壶双杯泡法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双杯泡法茶艺;壶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壶泡茶艺、红茶壶泡茶艺等;盖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盖杯泡茶艺、红茶盖杯泡茶艺、花茶盖杯泡茶艺等;玻璃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玻璃杯泡茶艺、黄茶玻璃杯泡茶艺等;工夫法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工夫法茶艺、红茶工夫法茶艺、花茶工夫法茶艺等;民俗茶艺则有四川的盖碗茶、江浙的薰豆茶、江西修水的菊花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等。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