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分类 > 绿茶 > 烘青绿茶 >

剑南彭州上 宝山觅川茶真味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四川是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提到四川茶区,人们皆知峨眉山、蒙顶山,对于彭州却知之甚少。当年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剑南(四川省境)最上等的茶产在彭州,更鲜为人知。陆羽在《茶经》中尤其盛赞彭州茶: “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在茶圣陆羽的眼里,彭州茶是当之无愧的川茶冠军。注释中又云: “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镇者,与襄州同”。这些地名至今还在。

只是今天,很多人不知道彭州也产茶,甚至许多彭州人不知道彭州有什么茶。彭州不仅有茶,而且也没有中断过茶的生产,从汉至唐到宋到今天。这里还是一个茶马古道的重要起点,至今犹能见到昔日风土物事,这里的上百年的老茶树依旧有它的无穷魅力。

之前就听说一位福建人徐世洪在彭州以当地的老川茶品种的茶树来制茶,心中念念不忘,想去探访,只可惜没有遇到恰当的机缘。5月11日晚,只在网上结识的徐世洪先生打来电话,说是明天茶山就要准备开采了,如果有时间,不妨来茶山看看。我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没想到恰好是5月12日,这是川人伤痛记忆的日子,离汶川大地震已经九年,当时灾后的彭州也与福建结上帮扶的对子。而这回要看的茶山,恰好在当年重灾区彭州龙门山镇的回龙沟。

第二日从成都早早驱车前往70多公里外的彭州,“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此为彭州名称的由来。据说这里的山可以直通天门。途经彭州丹景山,油然可见种菊东篱的田园山水,高山耸立,江水蜿蜒,如果要找一个脱离世俗的乡间,这一定是很好的选择。丹景山下的堋口镇,正是有着久远历史可以让人缅怀的茶乡。

古蜀之地的彭州今天只是成都管辖的一个县城了,当年水路贯通的彭州可谓商贸云集,无限风光。陆羽早在《茶经》中记载的棚口镇、马鞍山、至德寺至今犹在。

“马鞍山”就在今天的新兴镇境内,因其山形似马鞍而得名,至德寺就是今天九陇的三味禅林,古称至德山,又名茶陇山,因盛产茶叶而得名。三昧禅林因唐代悟达国师洗愈“人面疮”的泉水而得名,如今三昧泉水仍渭流不息,恩泽后世。马鞍山下,千年的光阴骤然在这一刻交会。想想,为什么陆羽在《茶经》里对彭州的茶如此嘉许,必定有他的道理。

湔江畔的海窝子古镇,依旧延续着古老的民风,户户门口都摆弄花草。西汉王褒曾提及:“蜀郡王子渊以事到湔,止寡妇杨惠舍”。当年的蜀郡王曾于湔水之畔,被茶叶贩卖的繁闹场景所吸引,停留在了寡妇杨惠的家中……古时湔水,今时湔江,两千年的光阴湮灭了多少人世的纷繁。

及至宋,据吕陶记载,熙宁十年( 1077年)四月十七日,堋口茶场一天就收茶6万斤,其诗云:“九峰之民多种茶,山山栉比千万家。朝脯伏腊皆仰此,累世凭恃为生涯。”

驱车往山里走,就是龙门山镇的宝山村,宝山村曾是四川唯一的一个“中国百强村”,宝山并非浪得虚名。众山掩映之下,林木碧郁,水流湍争,白水河自然保护区更显清冷幽深。我们在开采之前做了简单的祈福仪式,震后的寺庙未及重建,但一位白发的老婆婆每天都在这里清扫院落。映山红、冷杉、珍稀的花草在蓝天下格外美丽。

那些遗留下的茶树散落于山间,这里的海拔超过了1200米,高冷峻深之地,使得山间的老茶树直到立夏过后的一个星期,才能进行首采。宝山的无穷福气,也在于有茶山,有绵延百里的原始丛林。

自然保护区的深山里早已无人居住,那些断垣残壁,石窝里的圆坑,都在诉说百年前的故事。墙基旁,茶树发出紫芽,叶芽发亮、极具韧性,在阳光下展示着无拘无束的生命活力。茶树随意栖息于崖边林间,残舍之畔,嚼起滋味苦浓却回甘持久。此处茶山位于藏汉交界的区域,相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里有金矿,有各式的玉石,也埋藏着茶马古道的艰辛,冷水河的忧伤。漫长而艰难的茶马古道也从大山后延至藏区。

百多年,三五百年或者更久远,前人种下的茶树已遍满山野。从新垦的山路登顶,路旁的老茶树的枝条已然苍老。挂着红布条的茶王树,两人多高,树冠有十余米,丛生的主干有胳膊一般粗壮,当地老人家都说,自己小时候那树就有那么大了。

茶树的枝条斜刺生出,叶芽的持嫩性好,草木清香与茶似可交融。山里有史前的植物琪桐,还有千年的冷杉。春天来得晚,干百种山花恣意开放。往上走,春光正好,年长的妇人正将枝条压下采撷一芽二叶,阳光从林间射下,采茶人时隐时现,只有红色的装茶布袋在满目的碧翠中显得突兀。断崖下,水流远去。

山间的数百株老茶树,经过开荒,重又见到天日。茶树的根就深扎在山里,遇到砂壤,遇到岩块,它的根都是这样从容努力,枝叶向上争取阳光。这里的茶闻起来有兰花的幽香,因为山里的花与草都会融入到茶味里,阳光与清雾,山间的蕨草,蓝色的野生兰,连香树……再往深山里走,还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云豹、牛羚……

彭州的其余地方也有茶园,但长在平原的坝子里,采茶或成为旅游的一个项目,并没有太多令人喜欢的品质。彭州上好的茶,就生于最为高冷的山间,秉承了高山云雾独立出尘的品味,给了茶无以伦比的骄傲。

徐世洪的夫人是彭州宝山村人,他就是宝山人的女婿。也因为这个缘份,他留在了这里,在这座茶山扎根。从2014年开始,徐世洪就和宝山村人一起将这些茶保护起来。三年来,徐世洪和他的同伴在彭州的山野,把那些被人遗忘的茶树当成珍贵的宝贝,和村委会一道新建了茶厂,开荒、种植管理、精心制作。

今天与我们一道前来茶山的,还有热心于茶的杨本民先生、茶人何丽荣。杨本民先生,是彭州的本地通,何丽荣女士也极为爱茶。我们满是兴奋地沉浸于这片美丽而孤独的山野,感受这久远的山体,久远的时光和最新生发的灵芽。茶山的那些茶树已经不知道什么树龄、品种,自然间的精灵,它用小叶、紫芽诉说它的芬芳厚味。

徐世洪坦承,真正的好原料才能做出好茶来。在他来之前,人们只习惯制作些绿茶,还不知道这些茶树能做成红茶。彭州当地也有一种“红白茶”,却是樟科植物“老鹰茶”,是在四川火锅店里经常遇到的清热去火的饮品。徐世洪是武夷山星村镇人,那是红茶与岩茶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区。红茶的制作正好是他的特长,制作红茶的工艺看似简单——萎凋后揉捻,经过一晚的发酵,最后烘干。只是要做得好,必须在细节处予以用心。荒野的那些老丛,叶质肥厚有韧性,必须依它的特性来把控各工艺环节的时间及力度。制作成的红茶,显得更为清甜稠厚,有天然的花香,随意可以泡十多道。这样的红茶,喝过的人没有不说好的。徐世洪这几年也尝试将武夷山的一些品种种在山里,水仙、肉桂、金观音……

有时候他也把当地老茶树开面采的鲜叶制成乌龙茶, “一样经得起120度的高温,就是滋味会薄一些”。这里明B怕是六七月间的夏茶,滋味也显得清甜温润。因为夏季的回龙沟,就只有二十多度的气温,那就是春天的感觉呢。

我們在茶王树下简单布了喝茶的席,盘坐于岩石之上,光影正好,茶香稠浓。这里有着武夷桐木关相似的高度与气温,一南一北,遥遥相望。

陆羽曾来过彭州,在丹景山上,与大唐新罗人(今韩国)来此出家的金头陀品饮过难忘的彭州茶.那是高山云霞与兰草的清芳。我们有幸,千年后的今天,在高山里采撷春光。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