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3日,母亲节,带了一束花和两泡茶,陪老妈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午后“茶约”。一款三年的白茶和一款十一年的黑茶,带有时间沉淀的味道,更适合这样的日子。
“夷白”之润
首先喝的是“夷白”,一款采用武夷山的茶青做的白茶,兩年前去武夷山寻茶,无意中邂逅了它。白茶的主人是个80后的制茶高手,年纪轻轻且创意十足,经常与父亲一起育种和创新产品,这款白茶便是父子俩的创意之一。
记得小时候,我们做的每件事情总有母亲的影子,她是童年所有美好的事物的守护者;长大成家后,母亲的身影就开始模糊在生活的记忆里,而她则开始期待我们的身影,即使是个短暂的陪伴。
于是就用这款凝聚父子心血的“夷白”,开启一段陪伴母亲的美好时光和童年的美好回忆。
“夷白”干茶红褐、间夹绿褐润,外形卷缩,略带褶条,按采摘级别应归属贡眉、寿眉之列,细闻干茶带花香、豆香。
提壶高冲,清雅的花香伴随热气在空气中轻舞飞扬,花香清爽温和又似有若无,让人仿佛漫步山花浪漫的野外,一阵花香袭来,寻香而去,又飘散无踪。这种感觉再熟悉不过,因为出生在乡野,童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一群伙伴们在各个山头奔走,山间清凉的风里总带着沁人心脾的花草香,呼吸的时候感觉空气是甜的。
第一道,茶汤浅橙黄,入口醇爽,略有陈味,豆香清晰,花香明朗;第二道,汤色越加清澈明亮,滋味浓醇馥郁,蜜香、清香隐约显现。因为才陈化三年,茶汤喝起来还带有一定的“新鲜”感,香气滋味的表现依然棱角分明。
第三道,内含物越加丰富,口感层次分明,带有武夷山地域赋予的特别“风情”;第四道,甜香渐显,入口芬芳甘甜,茶汤耐泡,回甘生津持久。茶汤耐泡,十二道水后,口感依然香甜润口,让人意犹未尽。如果说武夷山地域赋予茶汤的特殊风味可以称之为“岩韵”的话,那么这款白茶就是一款有“岩韵”的白茶。
喝完十二道,我让老妈谈谈这款茶的口感,老妈稍加思考后说道,虽然原产地的白茶滋味更加纯正,但相比政和、福鼎白茶,这款武夷山白茶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也许,就像当年盛行的红茶一般,红火的时候,各地都愿意将茶青试制红茶,虽然最终经得住市场考验的却不多,但只要技术过硬,勇于尝试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至少让茶友们喝出白茶的更多可能性。
“苏醒”的六堡茶砖
喝完白茶,稍作休息,老妈便催我开泡第二款茶。这是一款2007年的广西六堡茶砖,如今已有十一个年头了。从2007到2018年,我经历了从求学到工作再到结婚的人生旅程,而父母的却渐渐放慢了脚步,记忆力里的他们,始终在不知疲倦地奔波着,如今终于肯“累了”,停下来休息。
茶砖采用一级桂青茶叶压制而成,外形长方紧实,金毫披面,整体黑褐润,因为茶砖紧实,需要用普洱刀将其撬开。经过短暂的醒茶后,我们才开启正式的第一道茶汤,因为紧压茶的缘故,第一道候汤较长,当橙黄的色泽逐渐蔓延盖杯的边缘时,我才缓缓出汤,感受沉睡十一年茶砖苏醒后的滋味。
第一道,盖杯陈香、木质香显,水中略带枣香,茶汤纯净甘甜。
第二道,汤色析出较快,汤色红浓明艳,似陈年红酒色,滋味稠厚,入口若米汤滑感,此时枣香、木质香交替析出,溶解成精彩纷呈的滋味演义。这款六堡茶砖是当年去横县采访茉莉花茶时带回来的,出自横县茶厂,是广西历史上几个生产六堡茶的大厂之一,茶厂曾一度中断过六堡茶的制作,于21世纪改制后恢复生产,但由于工艺的调整,传统的松烟香并未得到展现。
第三道,水中隐约有药香析出,茶汤入口即化,丝滑甜蜜,喝完身体微热,畅快淋漓的感觉。
第四道,茶汤越加浓厚,虽历经十一年封藏,但水感富有张力,打开舌尖上的层层味蕾,喝完不由地生津回甘,唇齿清透生香。因为普洱熟茶的影响力,很多其它黑茶品种都不为大众熟知,同样作为“越陈越香”的六堡茶,真正了解的茶友更加稀少,但只要用心体会过,其陈化后的独特风味,着实能够带给人以别样的惊喜。
茶汤极为耐泡,十几道后汤色依然橙红显艳,如果能稍加煮开,定然又是一杯醇厚无比的茶汤。
两泡茶的工夫,我的肚子已经咕咕作响,还是忍不住问老妈对于这款六堡茶的感受,她安静地端起满杯的茶汤,说道:“就像一杯陈年的红酒,不浓烈,喝起来顺口舒服,喝完口腔是滋润的,越喝越有味道。年轻的时候总喜欢感受新鲜、刺激,如今更青睐细水长流的舒适感。”
跟老妈一边唠嗑一边喝茶,不知不觉黄昏已近,此时的天空也宛如一杯茶汤,汤色浅橙黄,渐渐地,色泽由亮转暗,而太阳离山大约不过盈尺的光景,老妈一边递给我点心,一边笑着说道:“这样多好,多陪我喝喝茶,聊聊天,强过送我任何礼物……”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