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武夷山岩茶厂中的做饭人,既没有享堂馆里“厨师”的尊称,也不会遭行伍中“伙夫”的鄙视,他们有个很奇特的雅号――“煮饭仙”。人在厂中,厂在山中,仙者,山中人也。
据传,此种称法来自武夷山水帘洞小和尚王广。小王广心地善良,从小在武夷山云窝石堂寺出家,干的是煮饭等杂活。寺中和尚饱食终日后,逐渐心生邪念,以“观音送子”为幌,糟蹋良家女子,王广见了气在心中,却又无力制止他们。文殊、普贤菩萨知情后,于是设计引开王广,劈下山岩砸死寺中99个野和尚,并填没了石堂寺。
王广得救出走,来到山北的水帘洞茶厂仍操本行――做饭。工人们看他个子矮小,为人又老实,所以,常常欺负他。饭送少了要骂,送多了也要骂;菜咸了要骂,淡了也要骂……王广逆来顺受。一天王广送饭到水帘洞(俗名“走马楼”)的峰顶,茶工们又拿他来开玩笑,一不小心,把王广推下了几十丈深的崖下。人命关天,大家转神后,订立了个“共守同盟”,说王广是不小心跌下去的。谁知晚上到茶厂,仍见他在煮饭做事,秋毫无损。大家非常惊奇,慢慢地都把他看成仙家。王广死后,身躯不腐,善男信女出资将他塑以金身供奉。后来武夷山人便把岩茶厂中做饭的人叫作“煮饭仙”。不过,这个“煮饭仙”大概还有另外一个解释,也许更合理,就是说煮饭的人觉睡得少,如仙人似的。
凡“走”过头春(做茶之意)的人,都知道“煮饭仙”干的事情很多、很杂。如煮饭之外还要挑茶青(个别大厂有专门挑青人)、担柴、洗扫地茶、扫地、添灯油等。
茶厂中做饭虽然简单,但几十号人,一日三餐,事情也不少。煮饭仙每天三更一过就得起床洗米、捞饭。把捞出的米饭放入木制的大饭甑蒸熟,至少要蒸二三甑。刚刚应敷了早饭,紧接着又得蒸午饭。
茶工们总是埋怨饭太硬了,吃不下。这也难怪煮饭仙。首先是米太糙,二是把米煮太烂了,放入饭甑后,由于没空隙,难以“上气”,饭蒸得时间长,往往还不透心。赶不出来饭给茶工们吃,会被包工头骂死。至于菜倒还简单,平时清一色的炒咸菜。善良点的包工头,会叫煮上米汤,也算碗“好菜”。如遇“墟日”加菜,忙不过来,包头会叫捡茶女帮忙一阵子。
旧时,岩茶如金,做青、炒青、揉茶等丢在地上的茶叶,都由煮饭仙第二天早扫起装入茶篓,放到小沟和水窟中清洗干净,再晾干,晚上交由炒揉。茶工最怕这种“扫地茶”:味呛难闻,不均匀难炒难揉。至时总要骂“煮饭仙”几句,以“解气”,但包工头、老板却如视宝贝,照样卖出。
说到挑柴薪,现在人多半都不懂了,那时炒青用的柴火分两种:炒水仙时,用树木、小灌木,火力较大;炒菜茶、名丛,用“鸡芒”(学名:芒其骨)火势旺起来得快,灭下去得也快。这些柴薪,大都存放在上突下嵌的岩壁下,不会被淋湿。没有此天然场地的,就要另搭个草房堆放,不占地盘,且防火患。煮饭仙每天问过做青人后,再挑柴入炒青间,只准有余,不敢不够,否则会遭骂,还要起床再挑。
“煮饭仙”的琐事很多,比如还要给过道、炒青间的灯盏添油、扫地等,忙忙碌碌,起早摸黑。大家晚饭后,就得抓紧洗碗,然后才能去睡觉。手脚慢者,一天睡不到两个时辰。
采茶工也常会玩弄“煮饭仙”,待他挑青时在茶篮中放入石头,让他挑回厂,名曰“担猪仔”。在行的,将两只青篮放在一起,以便察看,不让采茶工放石头“得手”,马大哈者包挨。
不过,“煮饭仙”也属厂中的“高薪阶层”,工钱与头等采工看齐。
“煮饭仙”多为“江西蛤蟆”,也有当地的“福建老牙”(当地方言爷音牙,此为当地贬江西人和自诩的说唱)。
“煮饭仙”最要紧的是讲究卫生。那时,星村街方氏口碑最佳,当“仙”时间也最长。
“煮饭仙”都是身强力壮者,否则不敢端“这个饭碗”。
光阴似箭,往事并不如烟。当年在三仰峰碧霄洞茶厂当过煮饭仙的孙太生,如今已享“米寿”(88岁)。银发红颜,思绪清晰,真乃不虚武夷山中“煮饭仙”。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