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四大地方名茶的介绍
据有关资料记载:尤溪人民早在十世纪中叶,就开始引进和栽培茶树,在长期的栽培和野生茶利用过程中,创制了品质优良富有特色、并为人们所喜爱的四大地方茶树品种。下面就尤溪四大地方名茶做一介绍。
一、华口水仙茶
华口水仙茶产于海拔410米的中仙乡华口村,栽培历史较悠久。据九旬老农林世绪口述:从清朝末年起,华口村各家各户均有产茶,每户至少产一担干茶以上。现存最大株水仙茶树高近四米,主干直径达115毫米,单株每次可采制一斤干茶。
该茶树属小乔木,大叶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肉肥厚,叶质柔软,叶面隆起,有光泽,一般开花不结实,属于无性系品种。
当地农民一般是采摘成熟新梢一芽的;四五叶或单叶,将青叶置于笳筣上晒至萎凋状态后,放在架上摊凉,做青时间4—5小时,每隔半小时翻摇一次,当青叶茶香显露,叶绿变成朱砂红色并收缩成汤匙状态时,置于锅上杀青,使叶子柔软,有粘性,再趁热搓揉成条索,最后用焙笼焙干,近似闽南“乌龙”制法。成茶外形粗壮,香气清纯,滋味醇厚,汤色橙黄,耐冲泡。
二、汤川普济茶
普济茶产于汤川乡赤墓村海拔900多米的普济寺周围山上,故称普济茶,尤以生长在寺的周围苦竹林下的品质最佳,当地农民也称苦竹茶。
据民间神话传说,元朝年间,赤墓村张家祖母傅八娘素喜饮茶,溪滨村林真人为报答契母八娘恩德,于化身成佛之前,在普济寺周播下茶籽,供其母享用。
普济茶年采三季,即清明茶采半开展的一芽二三叶,极为细嫩,夏茶采一芽的二三叶,秋茶采摘嫩度更小些。茶青采回即入锅翻炒,炒成至五、六成时,起锅趁热初揉成条,再入锅复炒, 复揉,如此反复2—3次,直至茶汁充分挤出,条索紧结,入锅温火烤干即可。成茶形似雀舌,汤色碧绿,香气清醇,滋味甘甜,冲泡五、六次仍清爽可口。
三、明山圣王茶
明山圣王茶,相传为公元十世纪中叶,明山寺寺主王审知引种于寺周,后人尊为圣王茶。
明山寺座落在中仙乡西华村海拔约900多米的峰谷中,山上有一湖,名曰:明山湖,湖水清澈见底,寺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独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圣王茶的优良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
圣王茶采制近拟于绿茶,但更精细些。初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炒干,凉青要求散发部分水分,经初炒初揉初成条后,再复炒复揉,后置锅内温火慢烤干燥,茶色明亮,滋味芳香爽口。
四、谙头山仙茶
谙头山仙茶产于坂面乡标头村海拔约700多米的谙头山上。有一神话,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客人路过际头村,向陈家讨茶解渴,主人无茶,送米洒代茶。客人很感激,临走时对主人说:“你屋后山上有茶可采。”主人上山一看,果然满山都是茶树,此后连年不绝,村人皆认为仙人所赐,遂名仙茶。
谙头山仙茶有两种采制方法,一是采一芽的二三叶,将绿叶摊凉失水至软化,再进行杀青、揉捻,经复炒复揉成条索后,再炒干成茶。此种制法要求火温较高,芽叶部分焦红,汤色橙黄,味醇和,俗称“红茶”。一是采成熟的新梢叶片直接锅炒,揉捻,炒干,制成粗茶。
清乾隆《尤溪县志》有“茶产二十都、二十三都者佳”的记载(二十都就是指今汤川乡赤墓村一带,二十三都指中仙乡华口、西华村一带)。当地农民也有关于华口水仙茶进贡的传说。
以上就是对尤溪四大地方名茶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