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经,就必然要谈到陆羽。陆羽享有茶神、茶圣的盛名,就是靠这一本《茶经》。至今学界仍无法破译这一文化史现象:在陆羽之前,中国的各种典籍均无茶的记载,而陆羽却石破天惊撰写出了一部《茶经》,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部《茶经》虽是开山之作,其水平之高与包容之广,却是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无后起之作可与之比肩。
《茶经》成书于唐代,在公元770年至780年前后,学界早有定论:《茶经》是中国茶文化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奠基之作。尤其是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功夫茶艺,无不是以《茶经》为理论基础与精神源泉的。据记载,1928年《大英百科全书》甚至全文收录了《茶经》,可见其文化价值举世公认。
《茶经》全文7000字左右,分三卷十节,体例森然,结构宏大,标题分别为“一之源”,论茶的起源、名称与品质,还谈到了土壤环境以及栽培方法;“二之具”,论采制茶叶的用具,列举了十九种制饼茶工具的名称、规格与使用方法;“三之造”,论茶叶种类与制作方法以及工序、节令;“四之器”,论煮茶饮茶的二十八种器皿,包括规格、用材、形状、制法与用途;“五之煮”,论煮茶的方法与各地水质的高下优劣;“六之饮”,论饮茶习俗与方法;“七之事”,论古来饮茶的故事、传说、掌故以及茶的产地;“八之出”,论唐代八大茶区所产茶的优劣品级;“九之略”,论在何种情况下可省略哪些茶具、茶器;“十之图”,提出应把《茶经》内容书写于四幅或六幅素绢之上,挂于座旁以便参考温习。
至今的茶学研究中,都把《茶经》推为必读书,注释或评介《茶经》一直是显学,近来仅国内就有不下十数种版本。但是,坊间几乎一直处于脱销状态,近两年我在各地书店搜集《茶经》单行本,足迹遍及华北、华南、华东、华西,至今只找到一本台湾版的《茶经》和一部上海版的线装影印版,再有就是茶馆企业自印的小开本线装书,与其说是出版物,不如说是宣传品。几次和出版社的相识谈起这个市场现象,然而对方于茶无缘,因此没有任何反响。出版《茶经》单行本,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都有很好的保证,同时本小利厚,何乐而不为?
倒是茶馆对此书表现出极大热情,有点像是寺庙抄经印经的劲头。据我所见,燕莎的茶艺馆就摆了一部用册页誊写的《茶经》,抄者并非书家,可是开价却是万元。
《茶经》是唐代作品,文字并不艰深,但是由于陆羽不仅限于谈品饮,而是从生产、加工一路讲到品饮,因此,就必须有茶树栽培、茶叶生产、加工的学术背景,才可胜任注释任务。目前最好的注本《茶经述评》,便是当代茶学泰斗吴觉农主编完成的。
《茶经》在中外茶学界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丰碑,后世茶书虽也有称《茶经》的,但在影响上都远不能望陆羽项背。上海文艺出版社前几年推出了《中国茶经》,但是并非个人专著,而是邀集了国内茶学界一时之选的专家名流共同编撰,内容很扎实,是国内目前最完备的茶书之一,比《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似乎更胜一筹。虽然此书是大部头,价格也一涨再涨,却一再脱销,成为书市一个奇景。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