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分类 > 茶具 >

红泥炉与穿心铫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杯无。”很早就喜欢这首诗,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夜,那“红泥小火炉”带来的温暖亦如一袭柔软厚实的秋香红大氅。待手头有了这小巧而朴质的红泥炉时,煎水煮茶的时候多过了温酒把盏。
 
稍有闲暇,取几根潮州油薪竹或者是“明子”引火,龙眼木炭敲成小块松松地放上去,待明火过后,木炭便有了几分微红,此间执扇,扇得炭红火旺,趁机把橄榄炭铺上一层,再扇,只听炉中细碎的噼啪声响,火星自炉口窜出,上窜下行,煞是好看!不过这火星子并不会烫人,末几落下,就灰成冷冷的一点微沫。这时,火势正是兴旺,砂铫水沸把那橄榄炭的香也融进去了几分。
 
秋末。又寻得今人以手工拉制的潮州穿心砂铫,侧把、壶底旋起而中空一条椎管,从里看此隆起的椎管,竞像是隐伏的一条龙舌,结构有几分像云南建水陶里的汽锅。作为煎水之器的穿心砂铫,设计了构思奇妙的烟道内引,为的是令火气通透,铫里之水迅速涨沸。
 
是日便在一水间以干燥之油薪竹点火,引燃龙眼木炭,蒲扇频摇,令青烟散去,火苗腾起,龙眼木炭表皮渐红,逐渐深透炭心。红泥炉上坐了穿心铫,可见青烟自腹壁的圆孔袅袅飘出。薄烟舔过,褐红的砂铫渐有烟火气息,也见了几分油润。自冷水入铫开始计时,至鱼眼翻滚,共用了16分钟。次日,再试龙眼木上铺一层橄榄炭,火力加大,煎水时间亦缩短几分钟。这一段候汤的时间,并不算长。
 
明代许次纾的《茶疏》有记“煮水器:金乃水母,锡备柔刚,味不咸涩,作铫最良。铫必穿其心,令透火气,沸速则鲜嫩风逸,沸迟则老熟昏钝,兼有汤气……”这里“穿其心”的铫指的就是穿心铫,不过,明代茶器里可“穿心”者,不只砂铫,还有紫砂器甚至白铜所制。
 
2005年,徐立先生曾在宜兴的川埠潜洛乡旧窑址购得一件紫砂残器。经过仔细研究后他详细记录“该紫砂器胎壁只有2毫米厚,柄制成提梁,腹部下段造型呈锥形,底部挑起并加设一锥管。通至壶体侧表面。其独特的造型,在以往所知的紫砂器中非常罕见,也令许多紫砂专家迷惑。考证中,笔者翻遍目前所有的陶瓷全集也一无所获,倒是在日本朋友所赠的发行于日本天保二年(1813年)的《茶说图谱》中找到类似于该器的腹中有一锥管的茶壶的简图。”《茶说图谱》里说:“江芸阁云,铫,又名穿心吊,《茶疏》所谓必穿其心,令透火气者也,按,铫,其底挑起,故名( )欤。”这篇文章在《江苏陶艺》上刊发过,还配了文中所提及的紫砂壶图片,其中一帧底部特写与潮州穿心砂铫如出一辙。
 
第一壶水为开壶,我恐其有烟火气息,故倾而不用。再添炭煎开一壶,稍凉后试饮,水性甜而鲜活,但还微微有火味。此煎因同时拍摄照片,水沸之泡大过鱼眼,水中火味会不会就是许次纾所指的“汤气”?三煎水,小沸过后,观水珠串起摇曳之际,即起铫试水,已无它味,可瀹茶也。
 
作为烹水之器的铫,古人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初多为铜、锡、银制,自陕西富平出土西汉时期的一只铜铫,身壁就明明白白铭有“华阴铜五升铫重八两”。
 
传说苏东坡曾仿制金属铫的形制,创出了有流有提梁的壶用来煎水,于山水间乐此清趣,并在“试院煎茶”里写下“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后来,提梁壶逐渐转为沏泡专用,而可煎煮的“铫”采用潮州砂泥所制。
 
清末震钧《茶说》言:“铫以薄为贵,所以速其沸也,石铫必不能薄;今人用铜铫,腥涩难耐,盖铫以洁为主,所以全其味也,铜铫必不能洁;瓷铫又不禁火;而砂铫尚焉”。自此,砂铫煮水以“速其沸”、水鲜活而为伺茶佳器。遍查不到穿心砂铫为何人所创,然其构思的精巧,疏烟旺火的特殊功能,却能免除吃茶人的期盼之苦。“止为茶荈据,吹嘘对鼎立。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左家娇娇女带着娇憨的辛劳,也可缓解一二。这番体贴心意,也应当是出自一位喜茶、吃茶之制陶人。
 
是时,红泥炉中火炽如霞,穿心铫中松涛远闻,揭盖可见蟹眼珠串。可不是“贵从活火发新泉”?案头早备好茶,我且瀹去。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