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分类 > 茶道茶文化 > 茶文化 >

茶酒行业的未来与战略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茶和酒的关系,在都是供人们饮用之外。还有两种情况大概少有人道及。一是以茶调酒,二是以茶酿酒。

茶酒

我喜欢杂览,乱翻各种闲书,京剧与历史传记类都是我所好的,《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就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作者是曾多年为梅兰芳当秘书的一位老先生,书中写到过去在北京城,经营绍酒的商家,以普洱、龙井等茶兑黄酒,提高口感品位。这种调酒的秘诀,后来失传了。实在遗憾。连像吃喝之道这样广有群众基础与人气的文化都不能保证长久流传,其它的事物就更不牢靠了。人类文明其实是很脆弱的。

西方讲究喝鸡尾酒,酒吧里的调酒师更成为今天中国年轻人时尚的职业。把不同的酒与不同的配料调拌到一起,味道复合了多种元素,常有难言的妙处。我有时爱转转烹饪用品与厨具、炊具、餐具与酒具、茶具市场,曾经买过两款调酒器,金属的,很好玩,但是基本没用过。

茶酿造的酒就是茶酒

从鲁迅时代开始,中国人面对西方世界。就有两种态度,一是西方的什么中国过去都有、而且更早,甚至是发源地;一是批判嘲笑这种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态度,认为中国事事不如西方。西方什么都好。过犹不及两失之,依我拙见,还是执中更为得当。

其实,如果局限在吃喝的范围,西方的饮食茶酒在中国过去都有,却是事实。人人皆知的事实是意大利通心粉与比萨饭,据说是马可·波罗在元代时从中国带回欧洲的吃法,我看过《马可波罗行记》,没找到证据。

【品茶饮酒

鸡尾酒是何时何地何人发明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在酒里添加一些液体以提味助兴,却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做法。《许姬传》所记的事情是100年前的京城旧事了,可以推断,那时中国人应是几乎没听说,更没喝过西式鸡尾酒呢。

以茶酿酒,或以茶作酒的主要配料,据我所知,是近些年才有的事。尤其是在普洱茶热起来后,普洱茶的副产品或延伸产品也都出现了,从普洱茶糖到茶酒都有商家尝试。去年我刚到昆明,在市中心的真庆观游览,古建名胜的殿堂被开发为普洱茶茶场与茶馆,若论闹中取静。在国内是我所见过的环境最好的茶馆。就在真庆观,我见到了开发出来的普洱茶酒,买了一瓶。价钱不贵,但和一般的酒相比,又不算便宜,相当于中档白酒,每斤一二百元吧。

我一个人时从不独自饮酒,而客居昆明,在外饭局就餐,不管是被招待还是招待别人,从未见过有茶酒上桌。自己在家不设宴,所以,一瓶茶酒摆在冰箱里,是什么滋味,我至今还不知道。



扩展阅读:茶酒行业的未来与战略

 
2013年7月2日,以“未来?战略”为主题的中国茶酒行业领袖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五楼簕杜鹃厅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特邀了著名主持人梁文道,以及企业管理专家、市场及品牌运作专家、中国茶酒界领袖、60多家全国媒体及中国茶酒产业1000多名代表共聚一堂,分析具有中国特色茶和酒这两个行业的现状,并探讨如何谋划以走出困惑,如何运用人才和资本以及如何进行营销和创新等。
以下是《茶为媒》主编在论坛现场记录,并根据主办方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的人物观点。非常精彩,值得回味。特此分享。
记录整理/王添福
 
吴锡端: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茶行业和酒行业相比是小弟弟,刚跨入千亿的产业,如果和电器行业比,我们行业更小。但是为什么大家关注我们行业呢?这几年茶叶行业的发展相对于房地产和其他行业来讲的话,可能会慢一点,但是在中国的农副产品里面,茶叶行业持续了20年的发展,这是一种奇迹,这个奇迹来自于社会对茶健康产品的需求在增加。另外茶行业有它的独特性,除了健康之外,还在社会的广泛性、普及性,尤其是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饮茶的水平的讲究,也使茶行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我一直说从喝茶到品茶,光这一点就使行业发生了大的改变。喝茶以前是简单的一个茶杯,一点茶叶一抓从早上喝到晚上就可以了。但是品茶不一样,对茶讲究,对茶的用具讲究,对茶的环境也讲究。所以由茶引发的行业肯定不是千亿级的,因为还有茶具、茶馆等,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的要求提高之后,使茶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整个行业是农副产品,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所以农民种的茶叶可以直接出去卖,这个行业非常的零散。现在有8千万的茶农,每一个茶农种出来的茶都可以拿出去销售。现在有上万家的茶叶企业,每一个企业十万、二十万都可以做小厂子。还有比如说现在行业里面,在市场里面,基本80%的茶叶是夫妻店进行销售,这样分散的行业里面,大家觉得机会无穷。这个机会在哪?在未来整合的机会。

比如酒业,以前和我们现在茶叶的情况差不多,每一个县里以前都有小酒厂,现在不一样了,都是五粮液、茅台大品牌一统江山。电器也是这样。现在茶叶整合升级的阶段,我们一起探讨发现未来整合的机会,这个整合包括了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比如说八千万的茶农怎么组织,怎么在落后的家家户户炒茶中提高效率,比如说整个茶叶未来在市场推广过程中的规模化经营的问题,品牌化经营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茶叶企业里面非常困惑的问题。这里不仅需要资本,还需要人才关注我们整个行业。所以今天行业里面生机无限的时候,也都在带着各种问题探讨。如种植的茶农怕茶卖不出去,销售的商人不知怎么保证自己的货源。所以我们也看中了行业整合的机会。

从我个人的角度,第一是要种好茶,所以现在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每卖出去一斤茶,一粒茶,心中有数,这个未来我觉得茶叶是健康行业,如果不知道茶哪天用药、施肥、采摘,自己心中没数,不放心。第二,中国茶叶讲究功夫,精细化生产时一个设备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中国更讲究功夫,怎么和现代设备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结合起来,我们也想做一个尝试。第三个事情是我们在茶的推广的过程中,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讲文化,更多是从自身制造的概念,或者是制造一种文化来推广这个事情,对我们行业来讲是不正常的,这样让消费者对我们行业是感觉云里雾里。最后是怎么把茶卖好,让消费者泡好茶。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好的机会。

未来的茶叶我们都看好它,都说21世纪是茶的世纪,美国的茶市场增长非常快,欧洲也是,但是这个过程中大家普遍担忧的是没有形成标准化、制度化、体制化,大家都担心喝茶是否健康,担心下一批茶叶和这一批茶叶质量是否一样。
 
张良: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说到酒茶叶品牌,之所以我说酒茶叶品牌都是太阳产业,因为我们都沐浴了阳光雨露,是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产物,茶和酒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五千年。特别是现代社会,我们传统产业的影响与现代工业相比,确确实实我们有一个追赶,无论是商业模式,无论是市场营销,无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等,我们酒茶叶品牌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该向我们现代工业企业学习。

我听到茶企业的朋友们忧虑多一点,但我觉得五千年中国农耕文明孕育了茶和酒的文明。如果没有茶和酒会怎么样?就会少掉很多的健康、快乐、智慧。喝茶是智慧的,品了好的茶之后,我们静思,也会增加很多的智慧。酒也是智慧是,虽然我们由于机械设备的水平不够,但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给了我们智慧,让我们在落后的装备情况下,酿造出了美酒,也带给了我们健康。

所以酒茶叶品牌都讲道,同时酒又多了一个酒规:喝了酒不能酒驾。所以对酒茶叶品牌,都要充满信心,泸州老窖全国连续多年销售数量第一。我们的品类多,从解除普通劳动力疲劳的物理需求的酒,到奢侈品的酒,我们都有,最贵的39万/支,这个肯定是奢侈品。我不回避奢侈品三个字,因为消费是要分等级的,全人类都要讲平等,人权平等与消费分级是不矛盾的。

今年由于多种因素,行业进入了比较深度的调整期。但我就讲这可能也是我们的机遇期。今年我们公司创立了一个商业模式,就是不管是我们茶、酒,还是格力电器,还是我们的汽车,还是我们的小家电,还是我们的服装,都可以整合起来,搭建一个大型的、超大型的B2B的商业平台。北大汇丰商学院戴教授了解这个情况之后,也到庐州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因为戴教授也是研究商业模式的。

只要你是中国人,喝中国的酒,喝中国的茶是你回避不了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回避,因为你的根是中国人。
 
魏炜:北大汇丰商学院副院长

我觉得茶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包括潜在容量是非常大的。前两个月在美国的一个教授家里,他是搞凯勒德组织管理系的主任,六十多岁了,我送他茶。他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人不喝茶,喝咖啡。我说我不知道。他说,实际上我们以前也是喝茶的,但是因为当年痛恨英国人,英国人喝茶嘛,所以我们很有志气的都不喝茶,喝咖啡了。所以现在变成美国人喝咖啡,实际上美国人是喝茶的。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我第一次听说。

什么意思?所谓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见得过去的习惯就一定会永远成为现在和未来的习惯,都是可以去创造,去塑造的。我觉得这一点上,大家可以在这方面多思考一些。

每一个行业,传统行业,有咨询公司做过统计,全球所有行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从产生市场化,有很多企业来做这个事,到这个行业剩下两三个巨头,还有一些小萝卜头在行业中做配角,这样的状态大概要花25到35年时间左右。家电行业、白酒行业,他们都符合这样的规律。茶的行业应该说在初期的1/3这样的阶段,就是5到10年的阶段,我相信茶在正常情况下也会和传统行业一样,25到30年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在细分市场有垄断性的企业,影响力强、销售规模很大的,还有细分市场规模比较小的企业的状态。但是最近这两年,大家知道信息技术的变化,互联网也好,手机也好,我觉得会缩短这个进程,把以前很多行业25到30年形成稳定的状态,缩短到10年,15年,甚至更短。

大家所在的行业是非常好的行业,现在出现问题都是别的行业会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比较乐观、向上的态度来看这个行业。

第二点,我想讲一下商业模式、商业生态的重要性。我们中国的状态,是农业还没有成熟,工业就开始了,工业化还没有成熟,信息化就开始了,信息化还没有开始,知识化的时代就到来了,是各行各业大杂烩混合在一起的状态。所以导致我们在创造一些新商业模式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经验和积累。比如说茶这个行业,如果国外是一个比较大的产业的话,一定会这样走:首先是种子方面,种子的研发和生产模式都会不一样。我不知道我们茶的种子是什么样,我相信不是国外的一般的状态,把种子精挑细选,培育成祖母带、父母代、商品代的,祖母代有专门的研发机构研发,父母带生产,然后再扩大繁殖,商品代只能做一季,要想继续种这个品类的茶种的话,要向上一级买,这是一种商业模式。在国外,农业产品几乎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科研机构帮我们做这个事。如果按照这个来做的话,假如茶在未来成为比较大众的消费品的话,你会发现所有现在用的茶的种子核心技术都在国外的种子研究机构手里面,未来要种茶,都要向他们交钱。我们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思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对于整个中国茶产业来说可能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漏洞。

那么加工也一样,大家都讲喝茶要讲文化,要看到一叶一叶的,要透明,其实这只是一种方式,我经常讲中国茶文化的商业模式都太简单了,都是传统的,都是一样的,最多搞一个新一点的连锁。看咖啡这个行业,实际上咖啡也是类似的这样一种促进解渴、帮助解渴,类似这样的东西。但是看品牌咖啡企业,仔细看,他们的产品,以及他们背后支撑这个产品的商业模式,没有一个是一样的。而我们几乎都是说茶企业基本上就可以想像到是这样运作的,差异很大。比如说最早雀巢把研磨的搞成了粉,又有人把粉搞成了胶囊,咖啡胶囊,还有人把咖啡做到杯子里,然后一杯必须要和一个机器配,配完之后,杯子喝完就完了,还可以授权别人把咖啡装在机器里用等等,你可以发现多种满足喝咖啡的方式。但是在中国,茶都很简单,就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比较弱。比如说黑茶,是唯一茶中煮着喝最好喝的茶,而不是拿80度的水泡最好喝的茶。根据这个特点,完全可以把这个茶做成颗粒状,或者是胶囊状的,然后配一个很够科技的科技,快速的加工成高温下做出来的茶。那么这就是一个新产品,新品类,同时又是一个做茶的新模式,跨界也解决了,茶叶、机械加工行业,甚至互联网的技术,都可以做到这里面。实际上空间是很多的,关键就是说要朝着这方面想,这个是最重要的。

再就是关于渠道方面的,我觉得中国企业的创新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不光是连锁、直营、加盟等,这些方式都应该尝试,每一种模式都是和你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你的周围的利益相关者是配合的。两年多前,我们和创维一起,为一二线城市开社区店,两年开三千多家。这个模式还在变。这个过程中,简单看是加盟的,但是实际上它既不是加盟的,又是直营的,是一个很混合的模式,竞争对手都在模仿,但一开就亏损,就是对这个模式的诀窍没有掌握住,没有掌握其中的关键点。因为同样做一件事,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设计,利益分配的设计,都是有讲究的。中国人实际上在利益结构的设计方面是有很多的天赋的,但是大家在设计模式中往往喜欢把这个事情,把所有事情都揽在手里,把所有利益都放在手里,由我来分配,这个思想也是在现代企业设计的时候非常不好的一个思想。只要你能打破这个,按照中国人这方面的天赋,我相信在渠道方面,在渠道的模式方面可以创造出很多很不一样的模式。分配不一样,功能角色切的不一样,最后产生的整体竞争力的差异都会很大。

第二,我们发现在一个行业当中,如果这个行业的企业面临的都是同一类的顾客,大家都想赚钱的话,赚钱的最好的办法是商业模式不一样,这个就和生态界的物种一样,比如说大家都是吃草的羊,这个生态很快会完蛋,但是如果有羊、兔子、老鼠、狼,这个生态会越来越繁茂。所以我们主张大家有这样的意识,包括我们发现茶行业的企业,我们经常讲合作,但是都是想去整合,怎么把别人整到自己一起。所以我们中国人非常的辛苦。

第三个我想讲一下对战略的理解。我觉得茶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因为茶是本来中国就有的,别的行业,只要是国外有的话,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从低端做起,然后逐步的做起。产品向高端走,产业链向上游走,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搞法。我发现只有茶的行业、白酒的行业是从高往低走。但是这个市场的容量,现在假定是一千亿,到三千亿,到五千亿,我相信大量是中低端的产品品牌,中低端的产品品牌并不意味着挣钱少,规模更大,利润一点不比上面的少。我觉得中国人的大一统的思想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我这个企业一定要高中低都涉及,什么模式都做,这个我觉得也是大家要重新思考一下的,还是要专注于自己的某一个细分市场上做可能更好一些。

茶的品类的细分是非常容易的,以前讲战略化、差异化才能赚钱,但是电器的行业差异化非常难。茶行业的差异化太容易了,我今天和一个老总聊,茶到底可以怎么分,我觉得有四个因素来确定你具体是哪个茶的产品,品牌是一个,大的茶类是一个,比如说铁观音,每一个细分市场的容量都是不小的,都是可以很大的。因此我觉得对于茶行业的企业来说,真的是非常好。

另外谈下对标准的认识,你会发现瘦肉精在中国是不允许吃的,上次还弄出这么大的事,美国瘦肉精一直在用着。这个加快转基因产品,欧洲不让用,美国照样用着呢,我们中国人老喜欢学习,只要比我们领先的,我们都去学,不管当初这么干的理由是什么,人家这么干,你就这样干。最后发现,假如世界上有比我们强的3、5个国家的话,如果利用他们的标准的话,会发现我们什么都干不成了,水也不能喝了,饭也不能吃了,药也不能研发了。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由于自己近百年的落后,导致自己没有自信心,在任何事情上都没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的话,我们所谓的产品,新产品、新技术,就总是出不来。所以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我觉得必须要打破,如果不打破的话,是很危险的。不同国家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中国应该选自己的标准。

最后讲一下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最近这几个月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非常大,最近几年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比如说将来没有线上线下的区别,任何东西都可以连接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易,想买你的茶,看到你的名片,一点,就可以成交,然后有给我配送过来,我觉得是这样的状态。所以茶企业未来的一到两年,赶紧和移动互联网建立起关系,如果把头汤喝到的话,整个茶行业形成稳定结构就在10年之内。
 
韩志杰:腾讯传媒市场部总经理

怎么真正从茶的经营的根本开始,包含品牌的定位,包含产品,它的故事,它的内容,它的生产,它的流程,它的一切,用什么用户简单易懂的方式和用户沟通?这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定位的问题。

另外怎么样创造出一个比较好的用户体验。我观察到,不管是国外的咖啡、酒,甚至茶,他们都在卖一个生活方式,不是单纯的卖一个产品,而是卖一个用户的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的方式,怎么样可以透过平常我们在看茶的内容和我们想要讲的这些茶的故事,怎么样把比较情感性的东西包装进去,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我小时候周遭的长辈喝白兰地比较多,但是我慢慢的发现,整体的威士忌在酒的行业里面,就是洋酒的部分,威士忌开始在全球发力,不管在国内、亚洲,甚至比较多是在亚洲韩国、香港、新加坡等等,到处都可以看到威士忌,我感觉到这是他们推广的一种文化。

回过头来谈一下,到底目标受众是谁,到底要推给什么样的人,品牌的定位,想传达什么样的品牌故事,以及传达的信息的定位,这些如何传达下去。不管是咖啡、茶、酒,还是生活方式,第一个是要把产品的故事讲清楚,把产品的体验做透,第三个是清楚目标族群,提出我们强有力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方式,而且持续不断的去做,我觉得这个是我所观察到的。

回过头来讲互联网,在座的不可能有人不相信互联网还没有到来,在座的朋友、家人、顾客每天都用不同的方式来接入,不管是PC,还是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兴起建立起了很多的行业,很多人也写了互联网的经济学。互联网兴起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它一方面加深了用户在使用媒体上的时间,一方面当然也有一些替代。比如说接近一年以前我听过美国做过的一个调研,北京的家庭里面,家家户户里都有电视,但是在北京的家庭里面过去一个月没有开过电视的人接近了30%,这个数字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听到这个数字我确实很震惊的。后来我听到了很多行业类似的报告。看到你们的消费者和目标族群开始有一些替代性,也就是说开始往新媒体转移的行为在发生。互联网到底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各位企业以更有效的方式来接触到你们的目标群众?坦白说,以我有限的观察,大部分的茶企业还是倾向于户外和电视的广告。我看到不管是酒,还是某些比较领先,或者是有冒新观念的企业家朋友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让他们得到新的契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互联网是透明的,是可以提供很大量的规模,也可以提供很多用户的洞察。而且在现在新的科技的推波助流下,有很多营销广告的形式和内容在发生。举个例子,五粮液在我们的平台上有过一个活动,吸引了260万的人,酒文化的内容产生了互动,转给了他们的好朋友们,即通过一些视频,增进和线上朋友们的互动。

所以在一些新媒体兴起的同时,怎么样可以随时把自己置身于你们的目标族群,目标消费者他们使用最多的这些媒体上面,越来越多影响力正在发生,包括分享、转机、互动等等,我觉得这是必须要很快的掌握,而且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张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北大国际副院长
 
先总结下问题,第一,喝茶到品茶的转变,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农产品没有工业化是一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几万家的茶企规模比较小,没有形成有效的整合。第四个问题,80%的茶企是夫妻店个体户经营。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是我们遇到的问题,外国人讲的是标准化,我们是不一样的。最后是农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建立品牌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方向,靠什么整合,怎么整合?靠企业整合。企业靠什么?靠品牌。品牌一定是未来的关健词。从营销的角度、品牌的角度,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市场发生了什么问题呢?第一我总觉得我们没有把两件事情搞清楚,一个是小众市场和大众市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品茶和喝茶,品茶在我看来,是一个小众市场,不瞒各位,我不会品茶,如果没有家庭的影响,有多少人可以品出茶。而喝是一个大的市场。这两个市场是两个运作的手法,和后面的渠道都是不一样的,营销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首先做正确的事,后面把事做正确了。什么是正确的事,打一个市场,不可能涵盖另外一个市场。我们强调有多少家企业的时候,我们忽略了,我们自己把它做成一个现状。茶是没有标准化的产品,甚至我们说品茶,品茶是信息充分不对称的东西。看一个有名的经济学学家凡勃伦一百多年前写的一个东西,叫做有限阶级论。一个手包就是要做成奢侈品,懂的人才能懂得它,就像油画一样,永远是一个小众的市场,如果按照品的思路,我讲得不一定对,但是是我个人的看法,品一定是小众市场,做成大众市场,一定要走立顿的路。看小众市场为什么信息不对称?我们现在有多少的茶种,有多少产地,有多少人知道这里面的功夫,茶王,当地的文化,这些东西都往里一起加,最后变得信息越来越不对称,我们很多人是无法判断这个茶的,我们怎么判断文化,如果我们强调地方文化,必然是小众市场,因为能够欣赏这种文化的人,必然是小众。

如果做小众市场,不要羡慕大众市场,如果做大众市场,不要强调小众市场,这是两个细分的市场。第一个是信息不对称,这个是由小众的市场,可以变成一个特殊品,酒也是一样,可以变成奢侈品,这个价格你说了算,因为信息不对称。如果强调大众,就走标准化的路,把品牌变成喝茶。讲这个话可能得罪大家,我们做市场份额大的时候,一直在强调文化,文化是双刃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分强调文化的话,不可能走向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我们看一下,针对不同群体,营销手段是不一样,比如说小众市场,就要建立品牌社区,就要加强互动,它永远是小众人的,更多要进行客户关系的管理,而大众市场的话,渠道不可能像现在的茶庄,包括现在的很多渠道,现代化的超市必然是主流的渠道。现在老百姓一般喝茶的人有多少人呆一个地方品茶到特定的渠道买呢?可能到超市买一个茶饮料,茶产品。不可能有脚踏两只船的品牌。

第二个是品牌是个信任,而茶产品我认为是最信息不对称的,就是你知道,我不知道,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作为消费者,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是明前茶吗,到底是什么茶,说是龙井,有多少种龙井,怎么判断是真的龙井,农药残留、加工,现在买的茶很多都没有生产日期,这样的茶怎么建立品牌。这样有利于生产厂家把价格提高,因为有很多的营销手段在里面,但是另一方面害了市场。所以消除信息不对称是行业重要的问题。

另外讲一个事情,我是安徽人,我喝绿茶,有时候我自己买,别人也会送我,我怎么判断?都叫做龙井、毛峰等,这个没有信息对称。第二个是没有消除信任问题的话,品牌很难建立起来。第三个是现在讲三公消费,三公消费是我们茶和酒的共性,都是作为礼品。既是不利的一方面,长远看是很有利的一面。为什么这样说?茶也好,酒也好,多少人是送礼的,送礼和消费的人不是一群人。而应该要在最终的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种印象,形成一种感应,形成一种接受,形成一种忠诚。送的人和买的人不是一群人。你觉得这个忠诚怎么建立,这个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三公消费真的是一个契机,只有真正喜爱这个品牌茶叶品牌产品的人,才是你真正的用户,真正在市场上可以建立自己的市场。所以我觉得它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

讲到品牌,大家想想看,如果一个产品的价格在不停的变化,没有标准,今天卖这个,明天卖那个,怎么形成一个品牌,比如说我到吴裕泰,吴裕泰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不知道特级龙井和一级龙井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差那么多的钱?我们有没有标准,茶哪些对象是可以规范化的,是从健康的角度,还是生产的角度,这些总是要有标准化的,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这个是很大的挑战。

还有我看了很多茶的报告,还有很多的讨论,更多是从渠道、产业、政府这个角度来考虑,很少研究消费者。我们现在更多是茶文化,把茶搞得复杂无比,信息不对称无比,我觉得妨碍了大众。如果是小众市场的话,越复杂越好,然则品是品不出来巨大的份额的。
我觉得整合是会出现的,但是不是来一个所谓的空降兵就把我们整合了,这个不可能。整合一定是一波一波的,很可能是零售的品牌开始的。经销商的领域整合可能性很小。要解决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找对人,这个人并不是找一个救世主或者是引进。比如说快销品,像雀巢、宝洁这样的人才,有很多在我们本土,可以把他们借来我们用。所以我一直强调是不同的市场,有不同运作的模式,而且现在谈渠道、谈价格、谈促销为时过早,首先要把战略解决清楚,这个企业做什么,做小众市场,讲文化,讲信息不对称,突出我的特点,起来做大众市场。这个问题解决了,有不同的配套来解决这个不同的问题。
 
董明珠: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认为没有夕阳行业,这一点请在座的领袖们记住,只有夕阳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来做支撑,没有很好的诚信,你这个企业是必垮无疑,行业是不可能垮的。特别是我认为茶行业应该是永久的、阳光的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包括酒。为什么我这样说?我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有一个职务比较高的领导,他讲了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喝洋酒,我觉得一点都不如中国的白酒好喝,而且价钱很贵”。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酒在世界上没有把我们的品牌推出去,所以始终没有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包括茶叶。我记得有一次看到我的小孩喝一小包一小包的英国立顿茶,我问他那茶叶好喝吗,其实也不好喝,他就觉得方便。
茶叶未必是做一千亿就是做成功了,其实不是的,我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我可以做一百年世世相传,我做两千年,我的茶行不倒,那是水平,不是盲目追求什么,都求大。技术做好,可能会慢慢做大,但是做大,未必就做得好。
有人说茶一定要做成粉末式的才好标准化,我觉得就是要做泡的茶,因为可以做到品位和享受。我们要有一种决心,就是能够改变别人的决心,我们往往是跟随别人,如果茶叶也像磨咖啡地磨,那就没有感觉了。中国的茶叶就是要泡,外国人各个都拿着杯子泡茶叶,那我们的茶叶就做成功了。

茶叶这个东西,严格来说是看不见的,怎么样让别人来接受?以前我是怕喝了睡不着,后来发现喝了能睡觉,那我现在就天天喝茶,茶业增加了一个消费者了。光靠送人的东西是没有感觉的,是被动的。说难听一点,别人送我的茶,我一两个月之后就扔掉了,这个是一种浪费。所以茶叶和酒我认为是在中国不衰的产业,这一点大家要有清楚的认识。

说到做规模,我觉得根据不同行业来定位,我们中国就一个茶叶,大家都一个口味,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我们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所以我们的引导是很重要的。让别人更多的了解,一个人说得再好听,别人不了解也没有用,消费者要感受。特别是做茶行业,不是别人的茶叶不好,你的茶叶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最重要。中国的人口占到世界的1/4,这么大的市场,我们坐在家里面,外国人一定要来找我们,这个就是我们的水平,质量很重要。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