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分类 > 茶道茶文化 > 茶文化 >

太华茶与徐霞客的渊源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徐霞客与太华茶的故事还要从明祟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说起,在顺宁府以北临近浪滔滚滚的澜沧江岸,有一处名叫高枧槽的地方。村里有一位梅姓老人很有学问,村里人都尊称他为“梅老”。中秋将至,处处呈现一派果实累累的景象,黄澄澄的包谷在地里炫耀,红彤彤的高粱在坡地里欢舞,房前屋后的核桃绽开了笑脸。但在中秋来临的前一天,却从早到晚秋雨绵绵,山顶上薄雾缥缈,凉风阵阵,颇有几分寒意。

徐霞客品太华茶遗址

梅老吃过晚饭正在火塘边抽着旱烟,家里的大黑狗突然连声狂吠起来,他便起身带上拐杖去打狗迎客。当打开柴门时只见门外站着一位脚踏木屐、头戴斗笠的陌生客人。客人见了梅老,很有礼貌地将手一拱,俯身鞠躬说:“老人家,能让我借宿一宿吗?”梅老看着客人的着装和神态,不像一般客人,应允了。梅老把客人让进那间简易的小竹楼里。随即拉过一个用稻草编成的草鼓墩,用手轻轻拍去灰尘,放到客人面前。客人将身上背挂的包袱放好,卸下斗笠挂在竹篱笆上,把那疲惫的躯体重重地歇落在草鼓墩上,烤起火来。

梅老殷勤地给客人递上一撮旱烟,客人婉言谢绝了。梅老又接来了一壶清泉,挂在火塘上面的树钩上,加足薪柴,烧起水来。梅老边添薪柴,边自言自语地说:“活水还须活火煎。”客人一听。暗想,这不是苏轼的《汲江煎茶》诗吗?嘴里也禁不住吟道:“自临钓石取深清。”梅老听毕。不动声色,只是继续添柴催水,当壶里的水“沙沙”作响的时候,只见梅老从火塘脚架下面拿出一只头颈略小、留有尖口、中间凸肚、底子平整的砂罐,用水洗净内壁,又从火笼里扒出些热辣辣的火炭,将砂罐置于火炭之上烘烤起来。片刻后,砂罐热透了,不知梅老从什么地方端出一个罐子,打开封闭很严的罐口,从罐内抓出一把布满茸毛、白毫特多、条索肥硕的茶叶放入热透了的砂罐内,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砂罐的小耳朵,不停地抖动起来。梅老边抖边吟道: “嫩叶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吟至此,他故意停住,想试探客人的功底究竟如何。

客人稍思,便知道主人吟诵的乃是逍遥先生郑邀的《茶诗》,随即续吟道; “唯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梅老听毕,笑着说道: “今日逢稀客也,欣喜!欣喜!”客人也激动不已,说:“今日投得贵主,幸甚!幸甚!”梅老借着火光,不时观察罐内茶叶的烤黄程度,抖抖又烤烤,烤烤又抖抖。抖着抖着,壶里的水沸了。梅老放下砂罐,将少许滚沸的水注入砂罐之内,只听见“吱啦啦”一声响,砂罐内的茶叶连同注入的水一起,突突地往上喷,随即清香四溢,沁入客人心脾,客人整天的跋涉辛劳顿觉消去了几分。

梅老拿出两只瓷杯,用灶灰擦净,再用开水涮净,摆放在火笼前的四方篾桌上,随后就将砂罐中浓褐色的茶汤盛入杯中少许,兑些开水,端起杯子,双手敬于客人。客人借着火光,只看杯内茶汤淡黄清澈,呷了一口,便觉得香气馥郁。浓香纯正。再饮几口,更觉得滋味清爽,香甜持久。客人暗叹,所到之地广也,所饮之茶多矣,怎么就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好茶。于是便吟诵起南宋诗人东野居士戴昺的《尝茶》诗来: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浇石鼎试新茶。绿荫天气闲庭院,卧听黄峰报晚衙。”

梅老赏罢此诗,自己也斟了一杯,饮一口,摸摸长须吟道:“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客人一听,知道主人吟诵的乃是《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陆士修之句。客人看看天空,一轮明月已破云而出,发出清新之光,天已放晴。于是不慌不忙地将李萼的联句“不须攀月桂,何假村庭萱”续上。就这样,他们彼此你唱我和。雅趣不减。当客人问及梅老烤的是什么茶时,梅老告诉客人,烤的乃是“太华茶”。

当晚客人在日记中写道: “过一村,已黄昏,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懵,店主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这位客人并非等闲之辈。他就是不应科举、不入仕途、不畏艰险、决心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的杰出地理学家、文学家和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