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酒资、烟资相比,茶资也即喝茶的费用,在人们的消费预算中,所占比例一般不会太大。小说或影视剧里,给人行贿时常用“茶钱”的名义,意思是戋戋小数,不足为道。但是,如果是特别有瘾,而且讲究档次的专业水平茶人,那么,茶资就可能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曾和台湾陈博士茶叶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聊天,他在讲到该公司茶叶质量时举了一个例子:大陆有一位音乐家,常受邀请赴台演出,这位老兄嗜茶如命,而且酷爱台湾乌龙,每次去台湾,演出所得酬劳,全数都用来买茶,总是七斤八斤地买,一次买够一年半载喝的。推算一下,至少也要大几千元,这笔茶资就非工薪阶层所能承受得起了。
茶资可分两大类,一是买茶自己冲饮,二是上茶社消费。买茶叶在家喝,当然要量力而行,北方人偏爱花茶,一般一次买上半斤,大致也就在几十元上下。如果买的是太贵的茶,那么八成不是给自己喝的,这就又像是好烟好酒,买的不享受,享受的不用买。
泡茶馆的茶资,情况就复杂了。南方的茶馆与北方不同,传统的茶馆与新派的不同。在成都或广州,茶资是市民固定开支,每天几元就足够逍遥半晌了。而在北方新派茶馆,平头百姓却不敢登茶社大雅之堂,因为阮囊羞涩。
过去的茶馆是大众化消费,消费起点低,人人都进得。近来的茶艺馆,是借台湾、日本茶艺茶道的势,出口转内销的,所以,身价猛涨。在京、沪等大城市,在茶馆喝茶,如今的行情是人均至少要花五十元,属于高消费领域。其实,如果按茶馆的房租、装修以及人员成本,还真算不上暴利行当,因为茶馆大多追求清静雅致,客流量不像酒吧、咖啡屋那样大,更不能和餐馆、酒楼相提并论。
消费心理有很多微妙之处,非人力所可改变。当年多闻茶社在茶单价位上特意照顾高低不同层次,想做到雅俗同赏,取消了最低消费,在高档名茶之外,设了一元、二元、五元等若干档次低价位茶,但是最后是“曲低和寡”,极少有人选择这些低价茶,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在茶社门前望而止步。原因很简单,在装修、陈设以及氛围上,茶社品位甚高,工薪族本能地认为这样高级的地方,肯定不是为自己准备的。
茶资在旧社会是日常开支,茶馆为了拉住主顾,常常挂账。但是国人的消费信用之差,是举世闻名的。老舍的《茶馆》里,就有一位白喝了一辈子茶的混混,但是嘴上却永远很慷慨,正所谓“说大话、使小钱”。老四川茶馆里过去讲究一年一结账,江湖上行走的袍哥大爷不会赖账的,但是在战乱年代,却也有意外,在三四十年代,战乱频仍,场面上人物动辄就被正法处决。据说,不少茶馆老板就有池鱼之殃,大倒其霉,因为人家脑袋都掉了,你总不好找遗属追讨茶资吧。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