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叶市场略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茶价里面的门道不少。国内茶叶市场的价格体系,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它的形成,倒不完全和质量、工艺相关,而是有传统惯性的影响,以及地区差价的因素。
其他的商品,都有一个较为分明的定价标准,主要包括原料质地、原料产量、加工成本、市场需求这四项。然而,茶叶的定价虽也按照这一原则,但是,却有很强的特殊性。
中国茶叶分成绿茶、花茶、红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不同类型,每一类的传统身价,就已决定了各自价位水平。比如龙井茶,掉下百元一斤的,就已是不入流品了;而红茶如滇红、祁红,极上品也难突破百元大关。眼下的行情,大约是以台湾乌龙为最高,平平常常也要二三百元一斤,高档的要千元左右;名贵绿茶其次,好的也要大几百元一斤,然后是福建与广东的乌龙系列、君山银针等黄茶、云南普洱茶、滇红祁红、黑茶等等。花茶的定价高低全看用的什么茶坯,高的也可七八百元一斤,低的仅十元八元。
论原料质地,其实所有的茶都相差无几,至多有个鲜嫩程度不同、芽叶粗精不同而已。说起产量,又更非是量少就贵,量多就贱。因为市场里不少小品种茶就是因为产量少无法成气候,因而根本卖不出价来,比如红茶中,价位最高的祁红、滇红,也是产量最高的,其他小品种产量低,相应的价格也就低。加工成本,各种茶也相近,因为茶叶生产最耗工耗力的是采摘,而在采茶时,过去是手摘,各地的茶农体力上基本没什么差异,现在有了机采,茶场茶农又都用同样的机械,更难分高低。
按市场规律,任何商品都是供不应求则价高,供过于求则价低。在茶市中,这个规律只体现在具体的品种与类型之中,比如在绿茶中,龙井比都匀毛尖市场需求大,因此价格也就高,然而在不同品类的茶叶之间,却存在着不可比因素。乌龙茶的需求量比不上花茶,但是这并不妨碍乌龙茶总量价位高过花茶。
茶价有茶叶生产价、批发价、零售价与茶馆价等多种,它们之间是递进加价的关系。其实,别的商品也大都是这样。茶的生产是农业的延伸,属于劳动密集型。既是农产品,产量又大,生产价格自然就不会太高。当然,那些名贵品种,尤其是嫡系名丛名树,众望所归,产量少到几乎无法定价,于是出现了拍卖。每年都有大红袍等名茶的拍卖,十几克或几十克,早些年就能卖到一克一万元左右的天价,这两年都到了数以百万元计,真是匪夷所思。
茶价的一大特点就是高档茶礼品化导致茶商竟用登高作价法,人为哄抬价格,甚至越高卖得越好,反正买的人不是自己喝,送礼但求体面好看,不在乎是不是物有所值。
至于茶社茶馆的茶价,其实是包含了场地租金与服务费的。不能拿商店里茶叶的售价来作标准,这个道理,就如同在酒楼喝稀粥,不能用粮店的米价来衡量一样。传统的茶社茶馆,也基本都是大众消费,市井小民人人可以喝得起茶的。在市民饮茶风气最盛的广东与成都,茶馆的价格就相当实惠,2000年我在广州最出名也是全国最大的园林餐馆,也是我到穗总要去一次的——泮溪酒家,喝过一壶菊普,价格只三元,让我叹为观止。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