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硬资产抬头,投资艺术品的风潮颳起时,茶器的投资跟着来,而投资的行情指标,出现在拍卖公司,所有与拍卖公司连动的事项,将是未来想藉由艺术投资获利者,甚至在硬资产领域中拥有一片天,那么,对艺术拍卖的游戏规则,不可不知。
刚出版的11月号《艺术收藏+设计》杂志,有池宗宪所写的〈拍卖不担保的陷阱与解套〉,是值得参考的典范。文中指出:「现行大陆拍卖公司的买卖契约出了问题,法院如何解释?如何看待契约片面的决定?这是攸关拍卖公信力的最后防线!
拍卖公司除了在目录上主张「不担保」,同时也有条列「有限保证」的情形。「不担保」与「有限保证」都是拍卖争端的起源,买方不可不察。
国际知名拍卖公司也搞「有限担保」。其拍卖目录明订「有限保证」规定,表示若拍品有争议,买家得在五年内提交书面通知,同时这书面意见的提出人得是买卖双方认同的专家…。如是种种设限,让「有限保证」看来与「不担保」同样不具保障?」
收藏茶器,是新的方向。中国大陆今年开始出现宜兴壶的专拍,势将引起藏壶的希望,诸多台湾曾经砸下重金买壶者,燃起一阵希望;然而,许多想要进场买茶器的人,就与其它买文物的藏家,首先会接触到拍卖目录,并以拍卖目录为购买指南;但其间暗藏玄机,不可不察。
池宗宪在文章中指出:「将买文物当投资或收藏,买方不熟悉卖方「有限保证」或「不担保」,其实都算自己的「责任」。若不了解这点,只能怪自己「看走眼」,将买错当交学费?
不想走冤枉路,应该利用专家目鑑,史料判鑑,用科学鑑定等方法,来求得相对客观性,并藉此评估拍品的真实性与价值。
那么,当你尚未做好上述拍卖基础功时,必须做好第一道防线:那就是严格遵守「不尽信拍卖目录」的原则。进一步将目录条列的「款识」、「品相」、「说明」、「参阅资料」提出质疑,而非被精美图文与动人说明给牵着鼻子走。」(全文收录于11月号《艺术收藏+设计》杂志)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