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分类 > 茶具 > 紫砂壶 >

读《紫砂壶全书》有感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紫砂与文化的关系,古代和近现代都有人做过一些探讨,但远远没有成为系统之学、专门之学。研究紫砂文化不只是今人的追求,也是前人的美好愿望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紫砂大师顾景舟就先后发表论文10篇,在垂暮之年编著《宜兴紫砂珍赏》一书,成为紫砂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他本想整理出一部历代名师壶谱并逐件加以评点,还想根据多年积累撰写一部中国紫砂工艺史,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宜兴本地紫砂文化研究者队伍是一个很小的群落,且骨干人物年事已高,抢救抑或补救,事不宜迟。

紫砂壶全书

韩其楼先生洋洋50万言的《紫砂壶全书》打响了紫砂文化研究的第一炮,从1981年起,该书不仅多次再版,并曾先后推出港台版本,去年10月北京版第四次修订本问世,香港出版界知名人士萧滋先生认为这是一部断代著作,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也给予充分肯定。

徐秀棠大师说:“紫砂陶的发展历史,就是紫砂文化的传薪过程。紫砂陶工艺品之所以有魅力,主要也在于它与陶文化、壶文化、茶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部中国紫砂文化史,留给今人探索、考据、梳理的空白点不在少数,这座文化大矿太富有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砂文化是一门以紫砂为核心的多边缘交叉学科,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各个时期紫砂艺术大师风格的形成及其文化学的研究,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要有相当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支撑。这一研究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紫砂,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紫砂、解释紫砂,例如古今代表性作品格局和风格形成的文化原因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古今代表性作品所携带的文化信息的分析。紫砂器考证的趣味和价值,除了来自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和感染力外,作品和艺术技能传承中的轶事也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财富。考证的过程就是不断挖掘出更多的历史印记,从而有利于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毫无疑问,如何在开发研究中给古老的紫砂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如何在传统中寻求现实意义,也是我们弘扬紫砂文化的重要价值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现代陶艺影响下应运而生的“现代紫砂”,同样是紫砂文化研究的对象,目前这一对象被边缘化了。传统紫砂与“现代紫砂”二者在概念上如何分野?如何发掘出各自空间的文化、艺术价值属性?如何给“现代紫砂”的30年以明晰而准确的轮廓?这些问题需要学术上的回答。

《紫砂壶全书》是一部大型工具书,50万字写一“壶”,一书通晓500年。新版《紫砂壶全书》内容更加丰富、系统而确凿,书中的史实、专业知识以及历代艺人经历与壶艺的简明陈述,使该书成为具有权威性的第一手资料。

“学之兴废在人”,相信21世纪将会出现能大成的紫砂文化研究人才。如果要建立一门紫砂文化学的话,没有研究人才是不行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从业者、在艺人中出现更多的学者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在艺术与工艺、审美与实用、材料与方法、造型与装饰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能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应用研究的能力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