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资讯 > 茶博会 >

遍地“茶博会”之乱像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遍地“空降”茶博会

“现在各种类型的茶博会越来越多了,好像每个月都有(茶博会),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去哪里哪里参加茶博会的电话,有时候传真机里吐出来的茶博会邀请函都是长长的一大卷,像浙江、江苏、湖北等地经常都在举办什么名茶展、茶文化节之类的,真是太多太多了!”漳州雅之道的陈雅蓉一脸无奈地说道。作为一个新成长起来的茶企掌门人,她自从2005年在上海绿博会(全称是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参展后,每年就陆续参加各地组织的茶博会以及一些与茶有关的会展,而她时常也会接到形形色色的会展招商电话,即使是在晚上休息的时间。这只是全中国千千万万个茶商中一个普通茶商口述的经历。想必也还有不少人曾有过类似的体会与感受。

在我国。与其它行业相比,会展虽然在茶行业中起步得比较晚,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茶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茶业认识的逐步深入,茶博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这个有着千年产茶、饮茶历史的国度里遍地开花。打开电脑,随意百度一下“茶博会”3个字,就有409,000个结果,无论是四大产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华南茶区中的主要产茶省如云贵川、鄂湘、苏浙、皖赣、闽粤,还是茶叶的传统主销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每年都有被冠以不同名目的茶博会。随着茶业办展之风日渐,内蒙古、香港、澳门,也风风火火地办起了茶博会。

这种以茶叶为主连带茶具、包装、资讯等茶业产品的短期展示、交易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规模或大或小,因而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空降超市”。一时间,来自各地的茶商也就像空降部队一样,带着自己的“装备”――产品,在主办方的一声“令”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一齐降落到某个城市一个个的“伞兵坑”――展位里,精心布置。严阵以待,准备着随时投入“战斗”。还有的茶商更像是开巡回演唱会的走红歌手一样,一连奔忙于好几个城市参加当地举办的展会。本刊记者在参加2009广州国际茶博会时,就曾亲耳听到一名茶商哭笑不得地说: “我们这一整年基本上就是在做全国巡回展。从5月去上海参展开始。之后去了香港、北京、福建,现在又来到广州。等这边一结束,休息几天又要去深圳,然后再去东莞。”从这位茶商的自嘲中,我们至少能发现这样一种现状。那就是举办茶博会在全国范围内似乎已经蔚为风尚了,就如同当年下午茶从英皇室风靡到英伦三岛一样。据有人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地级市以上的茶博会全年竟达80余场。然而,这仅仅只是些有一定规模的茶博会。事实上,广义上的茶博会还远不止这些。譬如。纵向的有各个产茶区县、市举办的茶博会,横向的有与茶有关的农产品展、食品展、品牌展等等。

如此众多的茶博会,除了在空间上轮番上阵,在时间上也是如此,它们就像是相互约好了似的,乐此不疲地扎堆。就拿广东省来说,据本刊记者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年广东全境各类与茶有关的展会就多达21场。在举办时间上,除了2、3月以外,基本每个月都有大大小小的茶展会。且多集中在年末。此外,有许多地方的展会都在同一时间举办,如4月30日~5月3日分别在中山市和江门市举办的茶博会。

茶博会上景象繁荣

大江南北正在演绎着一场场茶博会的精彩,折射出了日益繁荣的中国茶业经济。 “我们知道一种文化的传播都必须有个栽体。而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广泛、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决定了茶叶可以成为符合文化要求、具有鲜明特征的实物载体之一。同时,文化的传播、产品的宣传还需要一种媒介的配合。展会就是为了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而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较之其它宣传媒介而言,展会是一种最为经济、最科学的媒介,它不仅具有桥梁功能,还具有连带功能和窗口功能。恰恰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茶展的兴起与发展。”中茶协的梅宇说道。在中国会展业发展日臻成熟的过程中,茶博会也渐渐发挥出了它在助推茶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尤其是它对中国茶产业的主体之一――茶业企业成长与壮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茶博会上,这些茶企或展览或参观,或切磋或交流,或招商或销售……它们都分别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不同的目标而不远千里来相聚,这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切磋切磋,交流交流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的平台。”这几乎是所有受访者去茶博会参展、参观所达成的共识。

泉州商会的王桂林: “从这3年来举办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情况来看。可以说。都是举办得非常成功。福建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茶博会汇聚了来自全省的茶业品牌,而许多业界人士也因此前来参展和会聚,这为信息、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大平台。”

苏氏茗茶的苏龙海:“在茶博会上。看看其它茶企的包装、销售模式,对我今后在经营管理上能有所启发,而且在茶博会上我也能了解到各个茶产区的茶业风采,长了不少见识。”

茶乐轩的黄晓娟:“作为刚刚涉足茶行业的小辈,参观茶博会就是为了多学习,多积累经验,多认识一些朋友。比如在这次宁德茶博会上就看到了一些台湾地区、日本的茶叶和一些包装机械,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此外,通过宁德茶博会我还认识了白茶和各式各样的红茶。收获还是蛮多的。”

台湾的向常华:“这两年大陆的茶叶市场发展得很好,深圳茶博会是我们参加的首场展览会。也算是我们进军大陆茶市的第一炮。虽说会展的规模、人流都不尽人意,但收获还不小。此前我们对市场不了解,冒冒然进军大型茶博会,我们准备肯定不充分,现在也算是借此平台窥视一下大陆茶展。相信对我们今后选择专业展会和国内业务的拓展还是有帮助的。”

诚然,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茶博会,它都是在短时间内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最新茶叶产品、技术成果、信息等,这对于茶业企业、消费者和参观者而言。都是一次良好的交流机会。通过展会,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而且彼此之间还可以互相切磋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的经验以及互相交流与学习产制技术、销售策略、品牌建设等,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合作与共赢。而且茶博会为参展商们集中提供了丰富、详实、廉价的有关于经销商、潜在客户等的信息,这些信息较之某个企业单打独斗地去收集相对要容易得多,茶业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收集到的信息来为企业今后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无可辩驳,这一点也是许多茶企在参加茶博会的出发点所在。

渠道第一,销售其次

在茶博会或者一些与茶有关的各类展会上,我们时常会看到有许多展位上都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而有些展位上却是门可罗雀的另一番景象。当然,这不排除某些商家在展会上做促销活动的情况。事实上,很多茶商来参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今后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拓展寻找潜在客户。

“如果纯粹为了销售产品,那就是展销会,而不是博览会。作为一个品牌企业。我们参加茶博会更注重的是 它给我们带来的许多商机和一些有意向的客商。而产品的销售应该是博览会中的‘附带品’。”叶清德说。在许多参展商看来,通过展会来开拓营销渠道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茶博会给企业带来的销售利润。“去年到像澳门这么远的地方去参展,还花了不少钱。一来是为了增加一点知名度。但主要还是为了去认识一些客商,发展一些新客户。销售倒是其次,特别是到最后几天,都有很多人来捡便宜。仔细一合计,我们把这些产品再带回去。既麻烦。而且运费也很高,干脆就低价卖掉。虽说亏了点钱,但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产品。”陈雅蓉如是说。

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在茶业会展中取得了渠道与销售的双丰收,福建新味食品有限公司和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便是鲜明的例子。在宁德市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新味食品的展位无疑是会场中最热闹的。这家企业请到场观众免费品尝他们推出的各种茶食品,不仅收到了许多订单,而且还创造了相当不错的销售业绩。本刊记者见到很多人在品尝了以后,手里拿着展会入口处发放的代金券,疯狂地抢购。据董事长黄成团介绍,在本届茶博会上收到的订单数量超过了历届,其中多为一线品牌的订单,同时也认识和发展了几个外省的经销商,收获颇丰。此外,在产品的销售上,由福安市政府发放的面值20余万的代金券中,有7万多元是在新味食品的展位上消费掉的。而武夷星茶业则更胜一筹,据了解,武夷星茶业在展会上约花费了20多万元来布置特装馆。但短短5天时间内零售销售额达到近百万,成绩斐然。顿时成为2009广州茶博会的亮点之一。

员工练兵。临时“作战”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品牌企业在参加茶博会的时候,都会组织一支团队前去布展、参展。而且是安排一些新员工去。“每一次参展,展会就是一个临时的战地指挥部,有的负责场地布置,有的负责茶艺。有的负责洽谈,有的负责物资,让每个员工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叶清德说。茶博会之所以被誉为“空降茶超市”。很大程度上是因它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展位装修、布置和物资配备,且紧接其后的还有活动策划、宣传、接待、洽谈、销售、撤展等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的实现必然是由企业的员工去执行。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展,能让员工的各方面技巧和能力得到演练,并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还有的一些茶企管理者。因业务繁忙未能亲自带领团队去参展,但出于提升员工素质的出发点考虑,还是尽可能地会指派员工们去。让员工多实践、多锻炼。漳州雅之道茶业的陈雅蓉便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如果有茶展,我都会尽量去参加。即使没空去,我也会派员工参加,这样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让员工给客人泡茶,一来培养他们向客人介绍我们产品的技巧,二来是可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陈雅蓉说。

“秀秀”产品。“秀秀”形象

茶博会作为一种载体,云集了众多茶企和产品。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拉近了茶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同对。和模特在T形台上走秀一样,茶博会所提供的信息网络和渠道。成为茶企“秀秀”企业的最新产品、“秀秀”企业最新风采、宣传自身品牌优势的舞台。通过茶博会,在“秀”出企业形象的同时,可以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和了解一个企业,使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在宁德参展时,前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等一行都有到我们展位来参观,在武夷山茶博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也有来我们展位作客,还在央视的新闻上拍了好几个我们的镜头。这些(好处)是千金难求的。而且对于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做品牌推广是十分有利的。”在叶清德看来,与参展的耗费相比。参展所带来的无形价值如政府领导的来访、新闻媒体的报道等。算起总账来是划算的。

“多年来,我从茶博会中收益良多,我的企业品牌在茶博会中得到了宣传,我的销路也拓宽了不少。而且安溪铁观音也因茶博会的举办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安溪的黄新礼激动地说。据黄新礼介绍。早在1989年。他就走出省外赴西安参加茶博会,至今已有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中,他曾参加过多个省内外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展会,如此丰富的参展经历在我们采访的茶商中是比较少见的。听着他娓娓道来的参展故事,我们得知。每一次的会展对他的企业品牌来说都是一次逐步提升的过程,并且从他略带深情的话语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对茶博会在提升企业乃至公共品牌知名度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极为认可的。

“繁荣”背后的思考

“空降茶超市”的繁荣,无疑是当前中国茶业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普遍现象。客观上,种类丰富的茶业会展对于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传播中国茶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中国的茶业会展经济基本已初具规模。然而,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叫好声与批评声并存的,茶业会展难以逃脱此藩篱,而且还因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办方办展的水平、展馆配套水平等而异。那么。人们对有些眼花缭乱的茶博会是抱以怎样的态度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些“关系户”,他们中有展会策划人、行业协会领导,也有参展商和热心观众。他们都曾参加过多场茶博会,有的以立足福建为主,有的则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还有的甚至参加过国外的展会。透过茶博会的嘈杂,我们听了他们对“茶博会”现象褒贬不一的声音。

叫好声

平台,更是舞台

2007年11月17日,福建泉州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大陆各茶叶主产区、台湾地区、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茶叶委员会、法国茶叶委员会及美国、俄罗斯、日本的茶叶界代表的参与。茶博会成为了中国与世界沟通了解的平台,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业界人士认为,茶博会不应该只是一个茶产业的展销平台。应该是茶品牌的推广平台。

正是因为有了大大小小的茶博会,中国茶叶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销量也越来越好。根据市场研究集团AC尼耳森(AC Nielsen)的数据,在价值5亿英镑的英国茶叶市场中,代表英国传统的袋装红茶的销量去年下降了4.7%。而被认为具有防癌作用的绿茶销量增长了28%。如中国乌龙茶、白茶等,也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受到了青睐。

一片小叶,带动大业

广义上的茶产业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概念,一片玲珑的茶叶就涉及了三大产业部门,如初制茶属于农产品。精制茶、深加工茶属于食品、饮料工业产品,而茶叶的批发、连锁专卖、茶馆(茶艺馆)的服务则属于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服务业、餐饮业产品。而茶博会则是兼容了整个茶产业中一、二、三产业的内容,包括种植栽培、食品加工、销售业服务、信息传媒、艺术等,产品则囊括了茶叶、茶具、茶饮料、茶食品、茶功能性产品、包装、书刊杂志、茶艺、茶歌舞等等。

“由茶叶而延伸开来的相关产业。如食品、家具、包装等,使整条产业链得到了提速。”叶清德说。不容置疑,茶这片小小的叶子。看似不起眼,但因它而衍生的产 业经济效益却是比较可观的。在很大程度上,茶延伸产业的产值会超过传统的茶产业,茶博会便是提供这样一种契机将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据官方统计资料显示。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的参展产品的包括茶叶、茶具、茶叶加工产品等。涵盖了茶叶以及相关的产品等5000多种,共完成签约投资、购销等合同127个,涉及金额111.1亿元人民币,其中涉农涉茶投资项目28个,总投资额7.03亿元人民币。涉茶产品购销合同17个,购销金额2.92亿元人民币。

“通过茶业会展扩大了地方的知名度,会展的窗口作用展示了地方形象,联带作用使其相关行业得到了发展。”梅宇说。茶博会在拉动茶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举办城市和一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茶乐轩的黄晓娟说: “举办茶博会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特别是举办城市会邀请一些政界人士、大客户来当地观光旅游,通常他们会选择去当地一些知名的茶企去走走看看,顺带就会买些茶回去,而不是像采购商那样成批量地批发。这对当地茶企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国际影响力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茶博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既有有形和直接的,也有无形和间接的。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一地在举办茶博会,在开幕前,参展商通常会将参展物资等提前运输到目的地,接着还要组织施工队设计、布置、装潢展馆等,特别是展馆周边的一些建材店、文印店,展会期间都是生意异常火爆。忙得不可开交,通常都是连续几天通宵营业;开幕后,举办城市将迎来四面八方的友人,衣、食、住、行、玩也必然仰仗当地的餐饮业、商业交通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来提供;撤展后,一些大型物品还必须通过物流业运回。总之,从布展、参展到撤展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与其它相关行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最直接的结果则是给举办城市带来了经济收入,给举办城市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有效地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就业机会也得以相应地增加。

认识茶,认识文化

中国在世界茶文化中扮演着茶叶的故乡的角色,它与5000年的悠久文明相伴而生。茶博会的举办,向海内外的观众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底蕴与内涵。业内专家也表示,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产品,茶博会这样的展会正是积极弘扬中国茶业文化魅力和商业特色,展示与茶相关的各种元素、内涵的最好舞台。

参加茶博会,不仅能了解到茶业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接触更多的茶叶品牌和企业,品尝到琳琅满目的茶业产品。“在茶文化氛围的营造上,一些地方就做得比较到位。比如安溪铁观音展馆历来是茶博会上的亮点,它们在宣传铁观音的同时。还把泉州的南音、提线木偶、茶歌茶舞搬到了展馆,宁德的畲族风情也很不错。”黄晓娟说。近几年参加茶博会的茶企日益增多。也体现出越来越多的茶企认识到通过茶博会这样的国际性行业盛会。与采购商和消费者进行沟通的重要性。的确,在展场中观众不仅可以品尝到各地名茶,还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茶艺表演甚至地方文艺。再比如,在本届广州茶博会上。大会组委会举办了《雅韵欢歌》茶歌舞表演。它以动听悦耳的旋律,配上婉约迷人的舞姿,让观众沉浸在一片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中。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这些以茶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也都会在各地举办的茶博会上得到充分表现。

从这个层面上说,茶博会上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对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形成饮茶习惯方面具有长远意义。同时,一些举办茶博会的城市。也会将旅游节与茶博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武夷山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大会组委推出了“海西精品游”和“茶文化游”两项旅游内容,而今年在宁德举行的茶博会组委会则推出了以“闽东北亲水游”旅游观光为主的旅游线路。通过主办方组织这一系列旅游项目,让国内外消费者在饱览当地秀丽风光、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中国茶叶的了解,这将有利于中国茶叶以及中华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质疑声

“穷追猛打”的无奈

茶博会以风起云涌之势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并形成了各路诸侯争霸之势。一些展会公司看好了茶博会所带来的种种利好。在利益的驱动下。拉了一些行业协会、支持媒体进来就草草开始筹办了。为了招商。一些业务员使出了浑身解数,以“变化莫测”的各种手段追逐着“猎物”――茶商。电话、网络、传真等铺天盖地地朝茶商们汹涌而来。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更有甚者是摆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死死地抓住茶商“穷追猛打”。乃至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生活。

“有些真是太过分了!简直是在穷追不舍,白天打电话,晚上很迟了也打电话。连休息时间都不肯放过:用手机打完,用固定电话打;男的打完,换女的打,再不行又换个年纪大的老头子打。实在花样百出。非常烦人。最后抛出展位费从8D00元降到3D00元的‘优惠’条件,我还是非常严肃地告诉对方‘不要再打电话来了,再便宜哪怕是免费我都不会参加的’。”陈雅蓉无可奈何地说道。如果是以这种死缠烂打的方式来达到招商的目的,就大大背离了茶博会举办的初衷。这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非但招商不成。而且也间接地损害了举办城市的形象。

过分宣传的误区

目前。在茶业会展经济勃兴的今天,在行业外人士看来茶行业是非常热闹的。实际上,茶博会的“热闹”二字要分开来看,首先是“热”。这体现在遍地开花的各地、各类茶博会,“闹”也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主要反映在展馆里此起彼伏的喧嚣声中。

叶清德认为,“中华茶道”所崇尚的“四谛”――“和静怡真”,其中的“静”就是要求品茶的环境应该是宁静的。“从当今茶博会举办的情况来看。很多商家似乎不是在比谁的品质更优异,为了聚集人气,而是在比谁的音响声音更大,比谁的服装更艳丽,还有的甚至跳劲歌热舞来吸引观众。这有些偏离了茶本身的内涵,恐怕与品茶需‘静’的精神有悖吧。”叶清德说。对此,曾到过法国参展的魏文生也认为,国内的茶博会上茶商们在宣传与销售上有些本末倒置。虽说文化宣传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过分地注重宣传就会显得有点变味,反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展会热是随着茶业市场的升温孕育而成的。每个展会的定位也决定了展会格调。专业经济公司运作的展会,总是依靠其强大的市场腹地来吸引茶企和我们,大家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往往成果都叫人满意。但是现在许多政府扶持的茶叶会展(茶产区)则令人炫目。抱着推广本地茶叶和打造新市场的目的。展会项目设置则更加注重打造文化味和新闻性,偶尔有点不计成本的味道。”曾跑过全国大大小小茶展的专业买家何小姐说。作为福建省茶博会的老常客、忠实观众,铁杆茶迷老牛认为现在茶博会的产品宣传上都过于浮躁,文化味不浓。“在逛展会的过程中,各商家都在过分地宣传自己,带有哗众取宠的味道。比如销售乌龙茶的。夸夸其谈地说喝了他的茶可以治百病;销售红茶的呢。讲他的红茶在历史上是如何如 何地有名。”说着说着,老牛就绘声绘色地模仿起展会上一些促销人员叫卖的腔调。令人忍俊不禁。老牛还举了个古代雪水泡茶的例子,建议商家在推介产品的时候,应着重介绍诸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水来冲泡自家茶等方面的内容,而非是大张旗鼓地以喧闹声取胜。

配套服务的不足

“我们在上海参加茶博会的时候,都快到夏天了,而展馆里没有空调,许多客人喝茶都喝得汗流浃背,一些人喝了几杯就热得受不了。一抬腿就走了。这很不好。宁可说展位费多出一点,让参展商有个良好的环境。展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陈雅蓉在介绍自身的参展经历时。有些不满地说道。茶乐轩的黄晓娟在参观茶博会时,也曾见到一些参展商因组委会服务不到位只展了一天就匆匆撤展的情形。她还说到,某地在展会期间举办了一个茶王赛。后来因赶时间就取消了颁奖仪式,令她感到不解的是,主办方竟然让获奖者自行到一个箱子中翻找获奖证书。这些都反映出了展会组织者服务质量的欠缺。

元泰茶业总经理魏文生对此也深有体会。此次,在他看来,展会的组织者应该站在参展企业的角度考虑。从企业的利益出发。因为企业到一个地方特别是千里迢迢到外省去参展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因而从展前、展中和展后都应该充分享受到主办方提供的周到服务,而不是在招商时百般承诺,等人真正到了现场就偷工减料、大打折扣,且在展会结束后也要始终如一地做好展后衔接工作。

“挂羊头卖狗肉”的尴尬

有心的观众在逛展会的时候,一般都会留心和注意展位上所展示的产品,在这些品种繁多的产品中。除了一部分是“正规军”――茶业产品以外。还有些是鱼龙混杂如中药材、酱料甚至服装鞋帽等的“编外品”或“边缘品”。“像某些展位。头一两天是在卖茶。到后面就开始销售其它的产品,什么肥皂、肉松之类的。我认为既然是茶博会应该展览茶以及与茶有关的产品,而展示其它的商品。就会大大降低茶博会的档次。茶博会组委会应该严格限制其它的东西也混进来参展。”福州苏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龙海说。这种在茶博会上“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并不少见,深究其中的深层原因,并不难理解。魏文生认为,这大概是由于展会招商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参展商的数量而忽略了展会质量。从长远来看。这种不伦不类的展会是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在茶博会的推介展示内容上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具体说,选择参加茶博会的企业应严格把好质量关,剔除滥竽充数者或质量低下者。

为茶博会“对症下药”

茶博会“关系户”们发出的褒贬声,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茶博会的现状。大多数人对中国茶业会展业的前景抱积极乐观的态度。譬如一手策划举办深圳茶博会的杨文标,在记者问及深圳茶博会的发展前景时。他充满自信地说:“跟国内许多的展会相比,我们的茶博会规模不大。但是深圳的茶业市场并不成熟,特殊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市场环境,很多参展商还是很乐意参与的,因为他们可以直接面对深港的高端消费市场。广州茶叶市场的需求很大,而且现在展会热,所以今年我们不但在深圳,之后还在汕头等地各处开花。让我们参展商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虽然一场展会下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不足暴露出来,而且与大型的展会相比我们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改进。不过,我相信在茶产业持续升温的大经济环境里,我们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未来的中国荼博会,在梅宇心中则是一盘棋。他认为,从地域分布看,东部沿海城市方兴未艾,中西部会展缓慢兴起;从经济区域看,“珠三角”、“长三角”将逐渐形成超大规模、具有产品特色及地域特征的品牌展会。同时中小规模展会依然不断;“京津经济圈”三至五年内将进行会展整合;中部地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会展开始进入各自为战阶段;其它地区五年将继续维持现有局面。从城市分类看,一线城市趋于整合,二线城市乱战不断,三线城市缓慢发展。从展会内容看,根据当前业界发展状态,如果没有全国性社团与各方政府、行业组织的联手推动,茶业会展还将经历一个五至十年的缓慢提升过程。从整体趋势看,中国茶叶会展在未来十年仍将处于上升趋势,茶叶会展对中国茶产业将发挥巨大的拉升作用:各地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茶业的投入力度,全国性、大规模品牌茶叶企业愈来愈多,茶叶产品在精深加工方面将大步迈进,中国茶业借会展平台走向世界,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国际品牌茶叶、茶叶深加工产品、茶机械、茶包装物将借展会登陆中国。

然而,纷繁复杂的、打着不同旗号的茶博会是否已经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呢?中国茶博会目前是处于怎样一种发展阶段呢?它的未来发展之路又该如何走呢?下面我们就让业界人士给茶博套把把脉,听听他们开出的“良方”。

宜精不宜多

“在外商看来,这些茶博会很有意思,但是问题是目前这种茶博会同质化太严重了,全国各地的茶博会几乎没有区别,时间久了,人就会腻了。”中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李教授看出了各界举办茶博会的症结所在。

他认为,目前中国举办的茶博会大多目标不明确、定位盲目,一窝蜂地搞茶博会,最后陷入了“千人一面”的尴尬境地,这边的茶博会和那边的茶博会。除了举办场地不同外,几乎找不到更大的差异,就连参会人员也都是“整体打包”,从这一处移到那一处。这对茶博会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

李教授希望每届茶博会都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围绕主题来塑造中国茶叶的整体形象和品牌。“在福建泉州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以‘生态・健康・和谐’为主题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主题大了一点,但是这就是一个突破。”李教授说道。

确实,茶博会宜精不宜多。茶博会如果不讲质量只讲数量地盲目乱办,就不可能有效发挥展览会的功能,甚至于带来负面影响。参与者的期望值无法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僮也无法达到,那么这样的茶博会还值得办吗?因此,本刊记者认为茶博会应当宁缺毋滥。适时适地举办,才能充分发挥其“博览”与“交易”、“推介”与“展示”、 “普及”与“提高”的功能。这样更可以打造出一个城市的茶叶文化氛围,使举办城市独具风格。自成名片。

此外,名目繁多的茶博会还需要整合。上海茶学会常务理事胡舜龄说:“过多的茶博会,会造成精力、财力上的浪费,而且也会给产区来的企业带来很多不便之处。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呼吁各地区一些大型的行业协会对茶博会要进行总体的规划。将各方的资源整合起来,集中优势办好、办精展会,并且体现出当地的特色。”

打造茶博会的“明星”

“我们所知道的茶博会每年不下20多场,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茶博会也几乎每年都会去。因此我们对各地的茶展模式都比较清楚。在国内我们会报道的茶博会只有广州、北京、上海3个,而广州无疑是重中之重。如果有客户向我咨询。我也一定会首推广州茶博会。”台湾《茶艺・普洱壶艺》编辑长梁俊智说。在他看来,广州茶博会在各地茶展中人气和实效是最强的,而且很多企业在参展广州茶博会后都会以此总结情况作为制订来年计 划的依据之一。湖南安化云台高家山茶厂董事长肖鸿。近几年间曾参加过全国大小茶博会50多场。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第四季度分别在北京和广州举行的两场茶博会,参展北京茶博会是因可以参加权威名优茶评比,获得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认可;而参加广州茶博会则更注重于市场的推广与渠道的开拓。“在广州茶博会,每天都会结识到大量新的经销商,在其它茶博会带100张名片通常派不完。就本届广州茶博会而言,带来的500张三四天时间里都会全部发完。”肖总笑着说道。

一年一度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举行的茶业博览会,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城市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茶叶消费市场在消费档次、拉动力、辐射面方面的特殊性,是众多有志于拓展全国市场的茶业商家的“必争之地”。当之无愧是目前中国的“明星” 茶博会。同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道理一样,一个茶博会要在“会海”中脱颖而出,就势必要走品牌化的道路。“当前中国的茶博会正处于发展时期,茶博会的兴盛是必然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具规模的茶博会便会逐渐淡出,而一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茶博会则继续朝更精、更有效的方向发展。”上海茶叶协会秘书长陈子法说道。铁杆茶迷老牛也认为,茶博会的繁荣,总体来说是件好事,至少说明茶叶厂商都开始注重自己品牌的宣传。但是到最后,只有一些有生命力的茶博会才会慢慢地步入正轨,走向成熟。由此看来。中国茶博会的未来畅想曲是呼唤着品牌来唱响的。

变“要他们来”为“他们要来”

毫无疑问。政府的支持是把茶博会和茶产业向前推进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一地在举办茶博会尝试的阶段。政府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如福建省人民政府自2007年在泉州市开始举办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3届,而且政府领导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群策群力组织各方力量、资源举办茶博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来宾接待。都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据了解。泉州市在首届茶博会时,直接用于茶博会的资金就达到了1600多万元。而武夷山在举办第二届茶博会时还兴建了展馆、中华茶博园等基础设施,耗费更大。“在接待上,举办城市的领导忙得团团转,发动全体干部进行‘一对一’的接待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刘宜渠说道。

正因为有政府的支持,举办了3届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业界已基本形成一定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通过茶博会,使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建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绿茶等公共品牌都得到了宣传和推广。但是,政府长期地为茶博会“买单”会让茶博会走得更远吗?有人认为,政府的公共管理。应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当前。一些政府举办的茶博会大多数是以行政管理模式来运作的。从经济效益出发,政府对经济的运作应该走市场化的模式,它在举办茶博会中应是扮演着组织者、协调者与推动者的角色,而非独包独揽。

刘副秘书长则认为。政府之所以为茶博会买单是由于早期启动茶博会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改进,就会从中总结出一套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从而慢慢步入正轨。“要变‘要他们来’为‘他们要来’,以资源来换取资源。”一位业界人士生动地说道。“茶博会应向着‘政府出题,企业参与,市场筹资’的市场化路子走,政府所搭建的茶博会平台应是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提升茶博会的水准,使它变得更有吸引力,成长成为像‘广交会’、‘厦门9・8’这样的品牌展会,让企业这群‘凤凰’主动地‘飞’进来。”

真正的“国际化”

曾经参观过茶博会的读者,可能都有这样的印象:现在很多的茶博会,从省、市级到县这一级,在名称上都喜欢冠以“国际”二字,而现实中是否真的是达到了“国际”这一层次呢?“‘国际’和‘峰会’这两个词已经被使用得泛滥了。县里邀请几个专家、学者来讲讲课、开开座谈会。就是‘峰会’;茶博会上,邀请几个外籍华人来参展就算是‘国际’。这种命名方式与楼盘、宾馆、酒店十分相似。”刘副秘书长说,“一些没有符合‘国际’内容的展会, ‘国际’的名号用一两次还马马虎虎,如果长期用下去,非把自己的牌子弄砸了不可。”确实,全国举办得如火如荼的茶博会,有许许多多都披着“国际”的华丽外衣,这里面虚实难分,真假难辨。

“现在所谓的‘国际’茶博会,要么是请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汉文化圈的国家的人来表演表演茶艺,要么就是邀请几个外国驻华领事馆的人来讲讲话。或者请一些国际拍卖行来拍拍茶,几乎千篇一律。”一位长期参展的企业家说道。元泰茶业的魏文生认为,真正国际化的茶博会应是有诸如立顿、唐宁等国际性的知名品牌来参展,或者将一些国际性茶业组织如国际茶叶委员会(ITC)的会议安排到展会的日程中。这样一来,让国内的参展商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和学习国外茶企的先进经验。詹立锬副会长则认为国际茶博会应该要体现出国际性的内容。“既然是国际茶博会,就必须要有如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世界产茶国来参展。同时还要有像俄罗斯、美国这样的茶叶消费国来洽谈、采购,这样才符合‘国际’二字的内涵。”詹副会长说道。

茶博会参展“攻略”

上述是一些业内人士对如何举办、如何办好茶博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那么作为茶博会的参与主体、服务对象,茶商们又该如何参展并从中收效呢?且听业界人士们给大家支招。

仔细分辨,多加考察

“我通常会选择档次比较高的茶博会,比如上海的茶博会。事实上,我们在选择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选择我们。像上次去澳门茶展,要我们提供QS、绿色食品证书,生产基地证明等等一系列证件。虽说费用也比较高。但是至少说明他们这是正规的、合法的,对我们参展商而言是一种锻炼。当然,如果不需要任何条件的展会,哪怕是免费的我也不愿意参展,最重要的是收效甚微。”陈雅蓉说。在茶博会繁荣的景象背后。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会展公司对参展企业很不负责,只顾“圈钱”。因此。茶商们在考虑参展时要细分辨、多考察。

叶清德:要全面了解展会的基本情况和整体运作情况。需要考察的内容如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规模、举办了几届、社会反响、参展方式、展会日程安排、联系人、联系方式等等。

魏文生:一些具有政府、行业协会支持的,或者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举办的,并且连续举办过多届的茶博会,基本上是值得信赖的。

切忌盲目,因需参展

盲目跟风是参展的大忌。有不少企业为了让自己的品牌迅速宣传推广开来,不惜花费巨资,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到处参展,最终非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劳民伤财。因此,企业十分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实际和需要来选择展会。

詹立锬:现在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么多茶博会。企业可以选择去,也可以选择不去,选择权都在掌握在自己手里,茶企应按照自己拓展市场的目标来选择参加什么样的茶博会。

梅宇:对茶商而言。参展的意义就是通过在最短的 时间里,在最小的空间里,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大的生意。用句业内人士的话说:茶展的确很多、频率很高,但是只要根据需求去选择、去参加。总是会有成效的。

陈子法:确切地说,企业参展前要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市场,从地域、时间和主办城市3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分析当地的市场。地域上主要考察的是当地的消费习惯,时间上主要是某个季节或时期消费者对茶的需求,主办城市则是这个城市的地位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的状况。

戎玉娇:对于全国各地的茶博会我们是“老江湖”了,这两年来我们也收到了不少茶博会的邀请,从之前的有邀请就参与,到现在的选择性参与,的确经历了一个很曲折的过程,也走过不少弯路,但是只要我们选择的茶博会。我们总是很用心地参与。相较起茶博会刚刚开始的阶段,如今参与的买家也越来越精明了,现在接触的意向买家都十分专业,所以有针对性的展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通过综合分析茶展的实力和规模,评估我们的参展力度。并且根据每个阶段公司的目标来选择展会,这样不仅和市场衔接得更加契合,也节约了很多拓展市场的成本。

精心布展,精心策划

茶博会作为茶企宣传、展示产品、企业文化和品牌的舞台,参展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品牌,因此,精心布展与策划就显得颇为重要。布展主要是体现在展位的形象设计方面如装潢、布置等,而策划主要是会上现场活动方面如茶艺表演、新品发布会等的规划。

李广韬:建议客商们在参展时,可以将整个营销策划做得更立体一点,例如和媒体开展各方面的合作,尽量把前期的准备做得更充分些。

魏文生:单个标准展位显得有些太单薄,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要大一点的展位,至少要2个标准展位,还要动点心思来布展。在物品摆设、装饰上不能显得太逊色,否则效果就出不来。此外,企业在策划活动的时候,可以先与当地取得联系,邀请媒体朋友、经销商、目标客户到展位来一起参加活动,增强宣传效果。

记者手记

无论是茶商,还是观众;无论是主办者、协办者,还是参与者、参观者,许许多多与茶博会有关的人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亲历了一场场围绕一片极为特殊的“树叶”――茶而展开的会展,尽管这其中有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之分。

作为一个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个参观者、评论者,在参展、观展和访谈的过程中,感受了沉浸在茶香中的气氛,或浓或淡;目睹了展会上演绎的林林总总,或好或坏;耳闻了人们不尽相同的声音,或褒或贬。这些所感、所见、所闻,纵然不能完整而透彻反映出中国茶博会曾经历的、正在经历的和将来要经历的。然而,正如可以折射出太阳光辉的一滴滴露珠那样,它们都是茶博会的一个个侧面。通过这些也许并不太深刻的看法和见解,“折射”出茶博会的大致情形,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

茶叶市场的兴起激活了整个茶产业,各地茶博会的兴盛更加催促了这一繁荣景象。每场茶展会对举办方和参展商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资源耗费与收效之间平衡也是大家在一直在努力找寻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市场运行机制下的自然淘汰,我们也了解到各方的平衡点开始在突显。不断成熟的品牌茶博会无疑能够创造双赢的良好效果,然而更多的茶展还将继续接受市场的检验。

深秋,感受漫溢花城的茶香――记2009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

深秋的广州,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寒意。行色匆匆的人们与川流不息的车辆往来穿梭于钢筋水泥砌筑的丛林中,就在这座充满快节奏的大都市里,渐浓渐酽的茶香在略带着些闷热的空气中慢慢地流溢、升腾。弥散在城市的上空……

各路名茶,尽显“神通”

在宽敞的展馆里行走,是一个接连不断接受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感官冲击过程。黑茶的陈香陈醇、绿茶的清新淡雅、红茶的甜香甘醇、岩茶的岩骨花香、铁观音的馥郁悠长……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名茶都在这里集结,以各具特色的方式向人们表达着、倾诉着,吸引着人们的脚步为之停留。

一个20岁上下的姑娘站在热气腾腾的蒸锅前,一边娴熟地展示着手工蒸压普洱饼茶的全过程,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制作工艺。好奇的人们看着茶从散茶变成一块结实的茶饼,除了大声叫好以外,还纷纷地掏钱购买。“我们之所以在现场展示普洱茶蒸压工艺,就是为了让消费者知道每一块茶饼都是自然健康的。”负责人何先生乐呵呵地说。而在七彩云南的展位前,摆着一排排充满时尚气息的铁盒,里面嵌着一颗颗包着金纸、酷似巧克力的普洱茶。“先生,买一盒回去吧。您瞧,这包装看起来多浪漫、多温馨呀,到情人节的时候可以给女朋友一个惊喜哟!”一位身着旗袍的茶艺小姐介绍道,并热情地端来一杯香喷喷的茶。

我正喝着手中的茶,眼球又被不远处挂满彩色气球的展位“勾”了去。原来是武夷星茶业正在进行促销活动。销售人员用话筒抑扬顿挫地喊着促销广告,招徕了不少的消费者。展馆的这一头,几位盛装的侗族姑娘,笑盈盈地给观众们泡着鲜醇的贵州绿茶;西湖龙井茶师傅则是专注地坐在一口电炒锅前,只见两只手飞快地在锅中翻炒着,蓬松的茶不多时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刚出锅马上就被人们抢购一空。台湾的高山茶更是以醇厚甘甜的滋味征服了许多爱茶之人,一位先生在品饮了冻顶乌龙以后赞不绝口地说:“嗯!我要找的就这个味!”此外。正山小种、滇红、凤凰单丛、六堡茶、藏茶、茯砖茶、太平猴魁等等名优茶也以优异的品质博得了众人的好评。

“洋”茶在本届茶博会上亦有自己的声音。越南茶叶协会举办了越南名茶品鉴会,让现场嘉宾都品尝到了越南生产的河红黄茶、Giang溪雪山茶、木州雪山茶、香茶等,来自马来西亚参展商则摆出了陈年老茶。值得一提的是,澳洲的Tea-Cha公司推出了精细叶子茶和过滤器,据开发者Ian Bersten先生介绍,用这款过滤器来;中泡精细叶子茶。能在60秒时间制作10大杯热茶或冷茶。非常方便快捷。

专家雅集。论道花城

偌大的中洲展馆,不仅飘溢着浓郁的茶香,也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为期五天的茶博会,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在此雅集,用他们渊博的知识与睿智的语言,为人们不断奉上一份又一份的“精神大餐”,使我在享受香茶润泽的同时,头脑也接受了一次大规模的洗礼。

茶博会开幕的首日(2009年11月26日),亚、澳、欧等地区茶业行业组织的领导和企业家100余人在亚洲茶业经贸合作座谈会上开展交流。探讨了如何共同致力于推动亚洲乃至全球茶业贸易的长远规划。次日,在2009中国茶业营销论坛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陈硕坚,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增永等6位国内茶业界巨头围绕“茶业营销终端建设及渠道管理”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精彩的发言时不时地赢得了阵阵的掌声。而由武夷星茶业举办的“合作共赢武夷星”的论坛更是高瞻远瞩,武夷星茶业董事长何一心与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一道,围 绕武夷星的发展规划,就如何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实现合作共赢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广州电台飞扬88频道与大会组委会共同组办了一场题为《从广州茶博会看中国茶产业的会展营销》现场访谈活动,透过广州茶博会,剖析目前国内茶展现象,探索茶展发展之道,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士和市民前来聆听。

茶博会期间,大会组委会推出的两大讲座――香港著名资深茶人陈国义的《普洱茶如何以品质走向世界》和广东资深茶叶专家陈最平的《解码中国六大茶类分类知识与品评》也是座无虚席,让人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茶醇艺美,惊喜连连

作为广州茶博会的传统项目之一。万人品茗会一直是场外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线。与展馆内忙碌的身影相比。这些坐在桌前优哉游哉地喝着茶艺小姐精心冲泡的道道醇茶的看客。看起来是如此的惬意与闲适。想想他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群人,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轮换着喝各式各样的茶,而且稍稍抬抬眼就能观赏到舞台上的歌舞表演,或稍稍抬抬腿就能欣赏到技艺精湛的茶艺,或稍稍动动手就能玩赏到美轮美奂的茶具,并且还能亲身体验到抽奖赢礼品带来的刺激感,形式多样的文艺、文娱活动给茶博会增添了不少靓丽的色彩。

一场题为《雅韵欢歌》的茶歌茶曲表演,使人领略了岭南音乐的古韵;一场题为《雅韵春鸣》的茶诗花鸟画展与《雅韵彩瓷》茶诗瓷器展,使人感受了与茶同辉的书画、陶瓷艺术之美;中国宜兴的紫砂壶、景德镇的陶瓷茶具和台湾的创意茶具,日本的老铁壶与老银壶以及韩国、澳大利益的茶具等等。这些富有创意的茶具更是使人饱览了世界茶具艺术的非凡魅力。已故的“紫砂七老”――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光是每一个名字就足以震撼人心,更何况是耗费他们毕生心血的传世之作?一场2009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隽永的茶香,伴之以轻缓的音乐与行云流水的动作。如果没有在座的评委。又怎会使人想到这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激烈角逐?而每日都在进行的现场抽奖活动,又有谁不会因赢取到精美的茶礼而欢欣鼓舞呢?

岁末鹏城茗茶香――记2009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业茶文化博览会

2009年12月10日上午,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业萘文化贸易博览会在湖南省白沙溪艺术团的民族歌舞中拉开了序幕。岁末鹏城的茶博会以崭新的风貌,迎来一幅茗香荟萃盛宴图。

展会全面升级扩容

本届茶博会在上一届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扩容,进一步扩大了展会规模,总体展览面积15000平方米。展位830余个,参展企业达600余家,65个茶叶产区1000多个茶叶品种和500家茶商汇聚鸱城,并特别设立了中国名优品牌企业特装区,黑茶类展区,青茶、黄茶展区,红茶、白茶区,茶业工艺展区。绿茶类展区,国际展区,台湾展区、茶业综合开发利用成果展区及茶产业配套服务区。

本次茶博会还特别汇聚了云南大益、云南中茶、双江勐库、红岁・彩云红、白沙溪、七彩云南、蒙顿、茶树王、吴觉农茶业等茶业品牌企业齐聚一堂。带有鲜明产品特色和企业文化的特装展区也成为了全场的焦点。然而独具特色的茶业工艺品展区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来自宜兴50余位紫砂名人更是带来了家传稀世珍品。献礼深港爱壶人士。大家都希望将紫砂作为一种文化通过茶博会这一种平台推向更广博的世界中,让这种独特的璀璨文化继续发扬广大。不仅如此。还有来自景德镇的十余位陶瓷名家:王玉书、宋首玉、靳玉斌等知名画家;哥窑、弟窑;汝窑;日本珍藏版银(铁)壶、台湾名瓷、德化白瓷、根雕、茶家具等工艺品均蜂拥而至,为本次深圳茶博会增添了许多艺术氛围。

除此之外,本次深圳茶博会的最大亮点莫过于由各个产茶县政府组团参展的民族展区:贵州绿茶展团、武夷山政府展团、西双版纳展团、梧州六堡茶展团、四川蒲江县展团、湖北襄樊市展团、云南墨江县展团等都将极富地区特色的知名茶品带到了深圳,为深港茶人铺开全新的茶业盛宴。

中国高端的茶业发展论坛

深圳,作为我国茶叶高端消费市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与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在茶叶消费与进出口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作为我国最具有消费能力的国际前沿城市,在茶业品牌建设、茶品后期制作和国际化营销方面对全国茶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本着“推动中国茶产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茶博会组委会力邀了10多名中国名茶产区县市长及业界权威专家、学者作客鹏城,就共同探讨中国茶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举行为期一天半的论坛工作。

2009年12月10日下午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伸华教授、中国粮食土蓄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杨胜军与中国研成顾问机构主席姚研成博士针对目前茶产业综合开发利用、茶业科技化发展、中国茶产业如何走向国际市场等问题进行专题演讲。

2009年12月11日上午,10多位产区的县市长与各地茶产业的专家、学者展开了对话与交流,他们就当地的茶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发表演讲。中国名茶产区的高层聚会,在各地的茶文化交流论坛中并不常见,各地政府的分管领导的直接接触与交流,共同探讨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努力把茶产业推向新的高峰。同日下午。由云南省普洱市盛军副市长主持,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仲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丁俊之教授等4位专家学者主要针对市场营销、企业投融资问题、产业发展方向及相关技术问题与参会者进行讨论。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

为了渲染气氛,丰富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近距离接触各地特色迥异的茶文化特色,2009年12月10日,茶博会现场举行了“中国(深圳)国际茶艺友好邀请赛”,参加邀请赛的茶艺表演队涵盖了日本、韩国及浙江、江西、江苏、云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区,各队同台献艺,为与会观众献上有鲜明地域色彩的精彩茶艺表演。其中,“日本小笠源流煎茶道”、“武夷茶艺・茶歌舞”、“四川雅安龙行十八式”、 “南昌女职茶艺表演队”和“云南小小茶艺师艺术团”的表演极富感染力,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特征,将茶文化渲染得淋漓尽致。本次邀请赛评委嘉宾则由我国著名茶艺专家杨琴媛、李永泉、姚国坤、张莉颖、丁以寿、周智修老师担任。

此外,茶博会期间还举办多项茶文化活动:贵州“万人品茗”惠泽深港茶友。与市民同乐,场面壮观;《中国紫砂》紫泥春华电视艺术片首播签售,各名家大师现场进行紫砂壶知识讲座;“品茗百家讲坛”徐徐道来茶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名茶名画拍卖会”让淘宝的观众倍感惊喜; “制茶工艺现场表演”让我们更亲切地认知到茶叶是怎么形成的。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将本届茶博会妆点得美轮美奂,使人流连忘返。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