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市场 >

茶与生活之穿透历史之岩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行走在武夷山间,无论是清彻如镜的九曲溪畔,还是巍然挺拔的奇峰怪岩上,随处可见一蓬蓬生机勃勃的矮小灌木,深绿的卵形叶片,灰白的如铁枝干,构成碧水丹山一道独特风景。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岩茶树丛。

  岩茶的名称,最初见于清末。而真正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并为世人广泛知晓,则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如今的岩茶,已成福建所产茶叶的最著名代表之一。它伴随如诗如画的武夷山水,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岩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很远,经历了一个风风雨雨的兴衰过程。

  野生茶

  武夷山有茶的文字记载,也许要数到汉代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荼是古茶字。神农氏是5000多年前南方华夏诸族的大首领。据有关史籍记载,以及数年前出土的五千年前的武夷悬棺及随葬物品来看,当时的武夷山,就有土著部落居住,有一位称为武夷君的部落酋长。并深受南方楚越文化的影响。由此可以想见,神农氏发明的解毒之茶,肯定也很快传到了武夷山。而在民间传说中,也有一位山中老人给当时的酋长武夷君献茶,后人将此老人奉为山神,并建庙祭祀的故事。

  不过,那时的茶,是一种野生茶,不叫岩茶而已。这种野生茶,便是后来武夷茶农称之为“菜茶”的最早母本。

  蜡面茶

  如果说,最早的茶,只是一种治病解毒的野生草药的话;那么,到了距今约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代,武夷山茶就发展成了一种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人工栽培茶,并且逐步为世所称道。不过当时的武夷茶不是今天的半发酵乌龙茶,而是一种称为“研膏”和“蜡面”的蒸青压制茶。这种茶不发酵,不炒青,采下茶芽稍晾后,便放在器具中蒸薰并压紧成饼状,然后烘干。饮用时将茶饼先研碎,再沸水冲泡。所以称研膏茶。后来因为茶艺发展,冲泡后的茶汤表面看起来像稠粥,熔蜡,(另一说是茶饼外涂一层蜡面以保护茶质)所以又称蜡面茶。蜡面茶制作工艺精良,品质优异,深受当时的宫廷士大夫阶层欢迎。

  北苑茶

  五代十国时,闽王兴茶事,将建安府冶(今建瓯芝城镇,距武夷山100多里)城东凤凰山原属茶商张廷晖的茶园,收为朝廷所有,名称北苑。于是北苑茶成了一种专为王公贵族享用的“贡茶”。北宋王朝建立后,于太平兴国元年,沿袭闽国旧制,将北苑仍作御茶园。有多达数十个官方茶焙。这些官方茶焙所产的茶,主要用于上贡。所以称为北苑贡茶。由于北宋茶事大兴,上层社会对北苑茶需求越来越多,北苑茶焙便不断扩大到附近宜茶区。这些茶焙茶叶品牌园,顺着建溪两岸,绵延数百里之远,同时包括了武夷山。不过当时武夷山产的茶只是作为北苑茶的一个补充,所以也将武夷茶叫北苑茶。又由于宋代皇帝赵徽宗专门写了一部《大观茶论》专门论述北苑茶,这就使得北苑茶的名称几乎成了闽北所产茶的专用代名词。

  建茶

  宋代时,武夷山为建州府(唐为建安郡、明为建宁府)属地,溪流为闽江上游的建溪,所以宋人又将武夷山产的茶称为“建茶”或“建溪茶”。这一点,从宋代许多名人的诗词中可以得到佐证。如苏东坡咏茶诗“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范仲淹斗茶歌“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朱熹咏武夷茶“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于自栽”等等。以“建茶”为题的诗词,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在那时人们的心目中,建茶,建溪茶,北苑茶,武夷茶,基本上是一个概念。只不过,“世人争夸北苑茶,不识源流在建安”而已。

  到了元代,北苑茶园废,武夷山设御茶园,仍有许多人将武夷山茶称为建茶。如耶律楚材诗句“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当然,武夷茶的直接称呼也逐渐多了起来。

  团茶

  需要指出的是,宋代名动一时的“建茶”,虽然与今天的岩茶产于同一地区,却是工艺完全不同的蒸青紧压绿茶。其前身是蜡面茶,但工艺更精致。外观如同一块小圆薄饼,以薄绵纸包裹,面上印有龙凤图案。所以又称为龙凤团茶。龙凤团茶采料精细,制作考究,产量极低。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时北苑官焙三十六处,每焙产量仅二、三百斤;元时武夷九曲溪畔的御茶园,最高年产也不过900斤。所以,在整个宋元的数百年间,龙凤团茶贵如黄金,只在宫廷和上层贵族士大夫之间流行,寻常百姓根本见不着模样。也正因为如此奢靡,最后导致茶业的衰落。茶农终年辛苦,所得甚微。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到了明代,再也不愿生产龙凤团茶,武夷山茶园大量抛荒,茶农四处流离,朝廷不得不停办御茶园,风靡数百年的龙凤团茶,终于消亡。直到中叶以后,武夷县令引进安徽的松萝制法(炒青散茶制法)。随之,又发展了岩茶、以及红茶制法,武夷茶业才慢慢开始恢复。

  武夷茶

  清朝之后,由于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受到英国女王的极力推崇,成为欧美上层的时尚饮料。因此促进了红茶的发展。由于当时中国外贸出口的红茶,主要是武夷山产的红茶,所以欧美人又将中国茶称为武夷茶。十九世纪初著名英国大诗人拜伦就写过“我觉得我的心儿变的那么富有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但随着滇红,祁红,以及印度、斯里兰卡红茶的大量生产,武夷红茶生产萎缩。岩茶反倒脱颖而出。因为在武夷山得天独厚地理气候环境中生长的茶树,特别适合制作乌龙茶,具有香浓味醇的独特韵味,深受闽南和潮汕茶客的欢迎。而随着这一带人的大量侨居台湾和东南亚,武夷山的乌龙茶也传到了海外。同时极大地影响了闽南和台湾茶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武夷山仍然有人制作绿茶。一时间,武夷山呈现红茶、绿茶、乌龙茶并存的状况,这种状况,一直沿袭至今。而武夷茶,则成了所有武夷山地区出产茶的总称。

  岩茶

  尽管武夷山红、绿、乌龙茶并存,但品质最好的茶,还是风景名岩区所产的乌龙茶。为了区别别处如闽南安溪,广东凤凰等地所产的乌龙茶,便有人根据武夷山乌龙茶汤喝起来特别酽的特点,将武夷乌龙茶称作酽茶。后来。又根据武夷山多悬崖峭岩的地貌特点,将武夷山产的乌龙茶称为岩茶。意思是长在岩石上面的茶。岩茶的日益流行,又促进了武夷山茶业的发展。据武夷山志记载,清朝茶业最盛之时,下梅茶市每日外运茶叶达三百只竹筏。至光绪中年,年出茶叶八千担,价值70余万银元。与此同时,茶树的品种和产品的名称,也呈现百花斗艳的局面。水仙,肉桂,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等等,多达数百个。成为中国茶业中一支经久不衰的奇葩。到了今天,武夷岩茶已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并获得了国家原产地保护。其概念内涵非常清楚了。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

请致电:138-593-66756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