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曾任湖州刺史的晚唐才子杜牧,一语道出古时江南佛事之兴盛。
望郡湖州亦不例外,自大同七年(公元541年)梁武帝萧衍赐额妙喜寺后,湖州妙西便有“佛国”之誉。中唐时代,妙喜寺住持诗僧皎然、茶圣陆羽、书法大家颜真卿等众多名士在“妙喜佛国”谱写了华章。元代,妙西霞雾山出了一位光耀海内外的禅宗名师——石屋清珙,由于其禅名远扬,竞引得高丽国的普愚太古、白云景闲等禅师相继前来求法问道,从此,云霞复幕的霞雾山被奉为朝鲜半岛临济宗的韩国禅茶。
戊子隆冬时节,曙光初照,妙西霞雾山悄然迎来了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代表团一行。
山势险峻,一亭面向东南,巍立其间。匾额玄底绿字,上书“中韩友谊亭”,亭柱为大红色,镌刻有金色楹联:“天湖半月,禅受衣杖而去;太古三生,愿光佛宗再来。”(苕边归客嵇发根撰,邱鸿炘书)“霞照中韩,禅风同一脉;雾润两国,信众共此根。”(淡茶斋主寇丹撰,妙西人章自凡书)亭畔,两列兰草相依,平添几许雅趣。亭中,红绸覆盖着高耸的大理石碑。亭后,为“韩中友谊海东禅宗中兴太古普愚求法显彰纪念碑”。
放眼眺望,群峰连绵,幽静空寂;微风吹拂,清冷彻骨,恍若石屋太古气息。
元时,南方禅宗风行,临济一枝独秀,浙北俨然为佛教中心,云峰妙高、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元叟行端等名师纷纷阐扬宗风,传持禅法,并留下心得。其中,曾先后礼天目原妙、道场及庵的石屋清珙(公元1271年~公元1352年,俗姓温,常熟人)更是出入吴越,激扬禅社,广结般若缘。一次,他偶游霞雾山,法喜之余,构草庵号天湖,禅隐40余载。惠宗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高丽僧普愚(公元1301年~公元1382年,号太古)慕名至霞雾山晋谒石屋清珙,具陈所得,并献《太古庵歌》。因“一言相契”,石屋不仅留住半月,还授以袈裟表信和拄杖。普愚回国后,继续弘扬石屋禅风,成为高丽国临济宗首位韩国禅茶祖师。
往事如烟,明清以后,霞雾山“天湖三庵”逐渐衰落。直至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韩国禅茶界人士多次进山寻访石屋、太古的法迹,曾经湮没的霞雾山佛禅文化才再度引起关注。
自2001年冬始,中韩禅茶文化交流活动已陆续举办了3次。2008年,为纪念历史上中国与朝鲜半岛间的禅文化交流,促进中韩友谊和民间友好往来,湖州妙西与韩方在霞雾山筑亭立碑。
2008年12月15日那天,霞雾山友谊亭内,中方湖州妙西镇领导、韩方《茶的世界》月刊、东亚细亚禅学研究所、大轮佛教文化研究院、茗园文化财团等机构的代表相继致词。在冬日上午斜射而来的阳光中,身披袈裟的韩国禅僧们,双手合十,虔诚地诵经祈愿,静待“中韩友谊海东禅宗显彰纪念碑”的揭幕。
红绸掀起,俭朴庄严的仪式臻至高潮,韩、中两国40多位高僧大德、禅茶学者共同见证这一盛会。稍后,江南茗耆寇丹先生奉上两碗清茶,韩国信众轮流品啜,感悦之情溢于言表。
太湖仿佛一朵莲花,一位韩国大和尚的感言余音在耳。
同日下午,假座湖州国际大酒店召开“石屋·太古禅思想的回通与禅茶文化研讨会”,韩、中11位代表分别宣读了论文。
清浅一瓯中,红霞缭绕、绿雾氤氲的霞雾山似乎了然可鉴。
喜相逢,600多年后的今天,中韩禅茶友谊之花再吐芬芳。
相关链接:
湖州近年中韩禅茶文化交流活动一览
2001年12月27日~28日中韩禅茶文化交流研讨会
2006年11月14目中韩石屋——白云禅思想和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8年12月15日中韩友谊海东禅宗显彰纪念碑揭幕暨石屋·太古禅思想的回通与禅茶文化研讨会
霞雾山
据明代崇祯《乌程县志》载:“霞雾山,县西南50里,山高,径崎岖,上登可见太湖,群山皆在下,每有云霞复幕,故一名霞幕。”霞雾山位于浙江湖卅l妙西境内,最高峰海拔408米,方圆约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有“莫干山景,霞雾山水”之誉。相传,禅隐于此的韩国禅茶祖宗元代高僧石屋清珙曾手栽15株茶树,今韩国称为“霞雾茶”。弥足珍贵。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