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茶的人都知道陆羽被国人封为茶圣,他的过往经历也是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来一窥这位茶仙的人生历程吧。
陆羽并不出自名门望族,相反,他的一生过得十分坎坷,但是他具备一般人所难得有的坚强的毅力,顽强的好学精神,执著的求知欲望,奋斗一生,终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茶事专家。他本是一个弃儿,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家人把他抛弃在一处堤岸上。后来他被龙盖寺的和尚智积禅师捡到,才活下命来。据说,智积和尚见到这个幼小的弃儿时,听到有大雁叫的声音,走近一看,有三只大雁用羽翼覆盖着这个婴儿,就把他收养下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陆羽,把这个捡拾幼小陆羽的关口堤岸,叫作“雁叫关”,明朝时还专门有人专立牌坊一座,大书“雁叫关”三字。这是唐朝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的事。这一年,为公元733年。从此,这一年便成为这位茶事专家的诞生之年。
陆羽被遗弃的地方,为当时的竟陵西湖之滨。竟陵即今天湖北天门市,所以陆羽也就历来称为湖北天门人氏。智积和尚身为僧人,不便自己抚养,便把小陆羽寄养在一个名称李儒公的百姓之家。李儒公原籍湖州,已生有一女名曰季兰。因为陆羽脸上天生有毛病,李儒公便随便给他起个“季疵”的名字,疵就是毛病的意思。季疵和季兰自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很有感情。这个李季兰,就是后来在唐代颇有些名气的女诗人李冶。后来,到陆羽七八岁上,李儒公一家迁回原籍,季疵只好又回到和尚庙里,随智积作杂务工。智积一心想让季疵成为僧人,继承他的佛家事业,但季疵就是没有兴趣,一门心思酷爱儒家经典,古书上说他“执儒典不屈”,因此遭到智积的不时斥骂,并派给他种种重活贱务,还经常遭到鞭打,受尽屈辱折磨。这样,过到十一二岁时,实在忍受不了,生活迫使他逃离山寺,投奔了一个杂耍戏班,而且改名换姓,自己从儒家经典《周易》上卜了一卦,卦辞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的句子,便自称姓陆名羽,字鸿渐。从此陆羽、陆鸿渐就成为他的大名了。《周易》上这句话也是有讲究的,本意为“鸿雁落到陆地上,其羽毛可以用来做舞具”。这段话正合陆羽幼年被大雁覆身的传说,以及他在戏班子里从事歌舞的经历。陆羽在戏班里继续刻苦学习,很有成绩,小小年纪竟能写成《谑谈》三篇,估计为相声或笑话一类的创作。
上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陆羽被竟陵太守李齐物所看中,把他保送到当地名师火门山学馆的邹夫子门下为徒。在那里他受到专门的儒家和诗文教育,深造三五年,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学问和诗文大家。至今,在湖北江汉平原北缘,尚存有“火门山陆羽读书处”,供游人凭吊。唐玄宗天宝后期,陆羽曾被人邀请,到过首都长安。正遇安史之乱,他随南徙流民过江,流落到浙江,辗转来到湖州,寻找他幼年的恩人李儒公,不幸儒公已经亡故,剩下孤女李季兰孑然一身,也遁入空门,寄居寺院。两人在患难中相见,不免痛哭一场,李季兰有诗纪念这次会见说:“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可见当时凄苦之状。
此后,陆羽生活在湖州共约三十余年,最后在唐德宗贞元末年(805),陆羽病故,享年七十二岁。
版权声明:手机点击加入2000人茶叶品牌QQ专业群:83631799公共服务号:zhengshancha